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抗日誌士後人:臺灣抗日史不應被埋沒(圖)

2015年08月31日 13:32: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抗日誌士後人:臺灣抗日史不應被埋沒(圖)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出席“臺灣抗日座談會--紀念乙未戰爭120週年”。

  “臺灣民眾抗日的歷史不應被埋沒”對於日前李登輝“臺灣抗日不是事實”等媚日言論,臺灣知名歷史學者戚嘉林29日在臺北強調,“我們只有恢復歷史記憶,才會贏得尊重。”

  據《文匯報》報道,1895年4月清廷被迫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在“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的誓言中,臺灣民眾開始長達半世紀的抗日鬥爭。

  民眾組義軍抗日軍佔據

  由中時媒體集團《旺報》主辦的“臺灣抗日座談會-紀念乙未戰爭120週年”29日在臺北舉辦。

  在座談會上,戚嘉林與臺灣抗日誌士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蕭道應之子蕭開平、蕭家業之子蕭肇陽,臺灣抗日世家、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等回顧起乙未戰爭始臺灣民眾可歌可泣的抗日曆史。

  “1895年是臺灣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年,永遠不可磨滅。”戚嘉林説,當年從5月日軍登島到全面佔據臺灣的4個半月中,面對日軍先進武器,臺灣義軍一路頑強抵抗,最終犧牲1.4萬餘人。

  他提到,據史料記載,當時清廷號令在臺文武官員內渡,但很多軍隊抗旨留臺,淮軍、湘軍、粵軍等和臺灣民眾共同組成義軍抗日。戚嘉林説,50年後臺灣光復,全島民眾為回歸祖國而歡騰,也可見李登輝所謂“臺灣人以日本為祖國”為虛妄之談。

  有義務為歷史真相作證

  霧峰林家世代抗日,李友邦、蕭道應、蕭家業奔赴大陸抗日......“臺灣民眾對日抗戰從不缺席。”與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人在回顧先輩英勇事跡後表示,“歷史就是歷史,真相就是真相。我們有義務出來為此作證。”

  談到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很多臺灣同胞回大陸投身抗日,戚嘉林説,由於地緣因素,從南方進入大陸的很多臺灣同胞加入了國民黨軍隊,從東京、朝鮮、東北回到大陸的很多臺灣同胞參加了共産黨的軍隊。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