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人愛看“壓箱底的戲”

2014年08月19日 09:22: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崑曲《紅樓夢》中的寶玉、黛玉亮相記者會

  崑曲《紅樓夢》中的寶玉、黛玉亮相記者會。 陳曉星攝

  北方崑曲劇院百人陣容抵臺,8月19日在臺灣首演曹雪芹祖父曹寅創作的崑曲《續琵琶》。

  話説《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指著湘雲道:“我像他這麼大的時節,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對堅信《紅樓夢》是自傳體的紅迷來説,《續琵琶》帶來了新佐證,因為與《西廂記》、《玉簪記》並列但後世無人知曉的《續琵琶》,並不是作者憑空湊出來的戲名,北京圖書館的箱底就有這齣戲的抄本,雖然與《紅樓夢》命運相同已是殘本,但確定作者是曹寅——曹雪芹的祖父。

  原來,“他爺爺有一班小戲”並不只是小説情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還親自寫劇本交戲班排演,大概是因為家道中落的原因,這齣戲只在曹家演過,劇本並未刊行,在世上失傳300多年。

  “但這齣戲真的好,唱詞是我們後人難以達到的水準,對文姬歸漢那段歷史的還原也更真實,曲牌與內容的配合也非常準確”,本劇導演徐春蘭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説。問起她如何結合現實二度創作,她堅定地説:“就是忠實原作,因為這是一齣連唱五天的大戲,是那個時代的連續劇,我們不能在兩個半小時內完全呈現,而且是殘本,所以要做一些剪接,但是保留下來的都是原貌,從唱詞到唱腔。”

  北方崑曲劇院此次抵臺演出,是為了紀念曹雪芹逝世250週年,院長淩金玉8月18日在臺北記者會上説:“我們拿出了壓箱底的戲,除了在臺灣首演的《續琵琶》,還有獲得各種戲劇大獎的崑曲《紅樓夢》,有侯少奎老師演出的《單刀會》和《牡丹亭》、《長生殿》等名劇的摺子戲。”

  戲曲扮演兩岸文化交流的先鋒角色。早在1991年,侯少奎先生就應邀抵臺演出《夜奔》,蔣緯國到場看戲,對侯少奎説:“先父看過令尊大人的戲,聽説你演,我也來看了。”此次演出的臺灣主辦方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長笛演奏家樊曼儂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兩岸一開放我就跑到大陸去,看了侯少奎老師的《千里送京娘》,我到世界各地學習、看演出,原來最美的藝術就在身邊。崑曲的詞美、音樂美、舞蹈美,西方觀眾都會感動到哭。我不僅邀請崑曲劇目來臺灣演出,還邀請藝術家到臺灣授課。在臺灣推廣普及崑曲,現在臺灣的崑曲觀眾大多是年輕人。”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