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胞青年暢遊武夷 踏訪“萬里茶道”起點

2014年07月29日 10:42: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少讀封禪書,始知武夷君。晚乃遊斯山,秀傑非昔聞。”用陸游的這兩句詩,來形容臺灣逢甲大學一年級生楊沐澐9日暢遊武夷的心情,是再好不過了。

  9日,海峽西岸2014年臺胞青年夏令營進入第二天的行程,包括楊沐澐在內的200多名兩岸青年人一起攀上武夷山的天遊峰,遊覽“萬里茶道”的起點下梅村,還欣賞了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

  臺灣真理大學的賴菲利也深感被“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地武夷山的美景所震撼,“過去都是從電視上或書上看到,這次是實際看到,直接印在腦海裏,印象太深刻了。”

  “這一路走來都是歷史,能跟歷史人物‘照面’是很有趣的事情。”楊沐澐對出自武夷山的大理學家朱熹和著名詞人柳永心嚮往之,“在這裡可以找到過去的痕跡,走在古人曾經走過的道路上,很有經歷奇遇的快樂。”

  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下梅村,曾有茶葉運輸船每日進出三百艘的梅溪如今清流潺潺,幾隻白鵝昂首遊過,引得臺胞青年們陣陣歡笑。

  老嫗們圍坐竹箕撿茶,空氣中充滿肉桂濃香,茶莊老闆早已燒開山泉,吸引臺胞青年忍不住魚貫入座,細細品嘗馳名中外的武夷岩茶。

  聽導遊戲謔道,大紅袍過飲會“醉人”。幾個男生茶杯停在半空,一臉期待,“那我們會醉嗎?”

  了解到福建、江西、山西等大陸8省份正在聯手俄羅斯等國家準備“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臺胞青年們直呼“做得很大”。

  中華文經交流協會秘書王漢鎮説,茶文化值得花費更多經費去復興和傳承,“如果‘萬里茶道’能申遺成功,就可以借此把中華文化發揚到全世界去。”

  “臺灣茶業和大陸很有淵源,沒有共同申遺嗎?”聽到否定回答後,賴菲利又提出新的建議,臺灣和武夷山的茶葉製作工藝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能兩地工藝融合,或許能創新出不同的口味。”

  “後人只能從戲劇和故事中知道歷史,所以保護傳承很重要”,楊沐澐説,“就如同現在,我們可以從文化遺存中對歷史有直接感受。”

  在未來幾天行程裏,臺胞青年們還將聽取茶葉專家的茶文化講座,欣賞茶道表演,並探訪台灣矮腳烏龍發源地建甌東峰鎮桂林村,參觀百年烏龍茶園,並參與採茶和茶葉製作。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