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北故宮推唐伯虎書畫展(組圖)

2014年07月29日 10:42:4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墨竹-尹曉宇

  墨竹-尹曉宇攝

  臺北故宮博物院7月4日推出唐寅書畫展,特別遴選了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七十(組)件,依主題規劃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四個單元,展期自7月4日至9月29日。

  唐寅書畫展是臺北故宮今年推出的“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系列展覽之一。

  唐寅的山水畫綜合宋代李唐、馬遠、夏圭及元代王蒙諸大家,繪事師承沈周、周臣。傳世畫作多題自作詩文,結合詩畫,以抒發放逸不羈的心緒。署款僅寫姓名與郡縣、鄉里,多無年月。常見題材包括漁隱、行旅、聽泉、觀瀑、賞秋、田家農事等,勾勒出“吳門”文人畫家的理想生活環境。

  唐寅山水畫發展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摹倣期,早期細筆山水深受沈周、文徵明的影響,參以元人筆墨,具有文人畫韻,《如對竹圖》、《雙松飛瀑圖》。第二階段為轉化期,此時他師事周臣,盡得其法,又泛學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等南宋院體畫風,博取諸家之長,行筆秀潤灑脫,設色典雅秀潤,作品有粗、細兩種風格,以《山水卷》、《江南農事圖》、《花溪漁隱圖》、《守耕圖》、《函關雪霽》、《畫金閶別意》為代表。第三階段是成熟期,構圖雄偉巧妙,斧劈、披麻線條瀟灑靈活,用墨乾濕濃淡明暗變化具有立體感,以《畫山路松聲》、《溪山漁隱》最具代表性。五十歲以後,多繪江南水鄉景色,取景簡約,畫面開朗清曠,《採蓮圖》、《秋山》、《震澤煙樹》皆屬此期佳作。

  部分畫作簡介:

  《畫山路松聲》

  峰巒峻峭重疊,山谷間瀑泉曲折隱現,沿著巖壁流瀉而下。蒼松偃仰盤曲,上有枯藤盤繞。橋上策杖高士仰首傾聽松泉聲,展現寄興于山水的高雅情致。山石輪廓以中鋒畫出,斧劈皴拉長轉折線條,運筆靈活流暢。巨嶂式山水構圖,承襲南宋李唐畫風,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

  款識雲:“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吳縣知縣李經。其在吳縣任職三年期間,對邑中文士非常愛重,正德二年(1517)升戶部主事。唐寅所居桃花塢屬吳縣轄治,此圖應為李經赴京前贈作。

  《江南農事圖》:

  畫面村舍櫛比,沃田垂柳交錯,田埂河流迂迴,其中穿插舟行過橋。農夫水田插秧,漁夫撒網捕魚,舟船泊岸或蕩槳持篙、肩挑行囊,點景人物熙攘往來,描寫江南繁榮景象。

  此軸景物繁複,溪流蜿蜒上升貫穿畫面,兩岸配置林木屋舍和稻田,背景是遠山,清楚交代空間深度。其筆若遊絲,細膩生動。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三十六歲,曾作《南遊圖》(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贈送琴師楊季靜,筆墨與本作有不少相通之處,故推測此軸可能也繪成於此期。

  連結:

  唐寅(1470-1524)庚寅年生,肖虎,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少時天資聰穎,十六歲入學,童試第一,補蘇州府生員。受文林、王鏊、楊循吉等吳中翰林前輩提攜,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倡導古文辭,並稱“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應試應天府(今南京),中鄉試解元第一。翌年參加會試,遭受舞弊牽連,遭罷黜下獄,謫為吏役,恥不就。經歷科場起落,看透功名利祿,遠遊閩、浙、贛、湘,後以筆墨謀生。正德九年(1514)應江西寧王朱宸濠厚聘前往南昌,察其所為不法,佯狂被放歸。人生數逢重大挫折,貧病交加,晚年寡出。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病逝,得年五十四。

  唐寅工詩善畫,年少與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為友,留下許多詩畫唱和之作。畫學沈周、周臣,對南宋院體著意頗多,又廣泛吸收元代、明初文人畫傳統。祝允明《唐子畏墓誌並銘》謂之曰:“其奇趣時發,或寄于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作品題材多元,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筆墨秀潤清雅,刻劃細膩生動,構圖匠心獨運。書法取法元代趙孟頫,並上溯唐代李邕、顏真卿,以行書樹立個人面貌,然為畫名所掩,傳世不多。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