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弘一法師”李叔同:從天才少年到傳奇僧人

2014年07月29日 10:54:09  來源:東方網
字號:    

  原標題: “弘一法師”李叔同:從天才少年到傳奇僧人

弘一法師絕筆

李叔同39歲出家時,與豐子愷及弟子劉質平的合影。

  有首近百年前的歌,傳唱至今,婦孺皆知,余韻不絕。

  歌的名字叫做《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清新,空靈、惆悵、簡潔、含蓄。

  創作這首歌的人,叫做李叔同。“他是一座文化大山。”杭州師範大學“弘一法師”研究中心主任陳星對李叔同的第一句評價是這樣的,“作為研究者,開始時想往上攀登,以探究其風光美景,然而越往上攀,越覺得山峰的奇妙、雋美,以為不是凡人所能攀得上去的。所以,我常常是存有一種仰望的心態。弘一法師絕對是近現代中國文化史的一位絕世偉人。”

  認真的為人處世方式“滋養”後人

  關於李叔同何以如此“有才”,一直都是後來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按照他的得意弟子豐子愷的説法,那是因為他“認真”,“他對於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豐子愷曾回憶説,上世紀初李叔同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裏任教音樂課時,每天早早就在教室裏坐定,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隻時表,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端坐到上課鈴一響,李就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開始上課。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最能説明李叔同為人“認真”的程度。有一次,李叔同所任教的學校,有個學生偷了別人的東西,作為學監的夏丏尊很著急,向李叔同請教對策。李叔同的辦法是,學監先向學生認錯,因為學生偷東西,是老師沒教育好。然後宣佈偷東西的學生出來認錯,如果學生不認錯,老師將自殺以謝罪。他説,君子無戲言,話説得這麼重,學生一定會出來認錯的。夏丏尊擔心,萬一學生不站出來認錯怎麼辦。李叔同的回答是,那就自殺唄,怎麼可以欺騙學生呢?夏丏尊最後到底用了什麼法子,他沒説,好像也查不到關於這件事的“後續報道”。能查到的是,這個學校後來出來了音樂教育家劉質平,美術教育家吳夢非、李鴻梁,文學家曹聚仁、蔡丐因、黃寄慧,還有畫家豐子愷、潘天壽、沈本千……這樣的一份名單,至少可以説明,李叔同和他的那套“認真”的為人處世方式,確乎是很“滋養”人的。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