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昇華兩岸的原鄉記憶 濃濃的閩南味

2014年07月29日 10:58: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何以解鄉愁?“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和“閩臺‘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讓臺灣鄉親祖地尋根、再敘鄉情

  不管怎麼變,臺灣文化都是閩南文化的延伸,而閩南文化則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所以兩岸文化一脈相承,同根同源,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割裂的。

  閩南文化傳承千年,情牽兩岸,是兩岸同胞精神深處永遠揮不去的原鄉記憶。

  “找到同一個家”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分佈于我國東南沿海、臺港澳地區和東南亞許多國家,是聯接海峽兩岸人民和海內外閩南兒女的重要精神紐帶。泉州是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6月16日至19日,作為第五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以“弘揚閩南文化,增進合作交流”為主題的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在福建泉州舉辦。本次活動海峽色彩濃厚,得到了臺灣方面積極響應。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等臺灣知名人士參加了本次活動。來自臺灣的多個南音社團、布袋戲團近200人、專家學者20人、各界人士近300人參加了文化節的活動。

  此外,35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同胞也專程前來,感受閩南文化的魅力。

  “臺灣文化就是閩南文化,臺灣人就是閩南人。”這是林豐正在參加文化節期間反覆強調的一句話。一樣的血脈、一樣的語言、一樣的風土人情、一樣的生活習俗,把兩岸同胞連在一起。林豐正表示,閩南文化傳到臺灣後,以閩南話為基礎,再融合一些外地的文化,變成現在的臺灣文化。不管怎麼變,臺灣文化都是閩南文化的延伸,而閩南文化則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所以兩岸文化一脈相承,同根同源,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割裂的。林豐正説:“悠久燦爛、充滿人情味的閩南文化,總能讓兩岸同胞找到同一個家的感覺。”

  濃濃的閩南味

  聽美妙南音,睹風采梨園,品嘗臺灣小吃……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活動豐富多樣,主要包括開幕式暨《閩南風四海情》文藝晚會、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開展儀式、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閩南文化論壇、南少林武術系列活動、第十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等活動。作為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共展出了2100多件文物、800多張照片,盡顯閩南文化的魅力。

  在惠安縣崇武鎮大岞村,閩臺“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大岞懇親會在濃濃的親情裏舉行。來自臺灣新北、臺南、彰化、高雄、花蓮、新竹、南投等13個市縣,28個鄉、鎮、村、裏的負責人及村民代表與當地鄉親共聚一堂話鄉音,祭祖宗尋根源。當天,泉臺13對同名村“結對子”敘鄉情。

  位於泉州清源山下的錦繡莊,臺灣特色廟會人流如織。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品嘗到各色的臺灣小吃,更能觀看臺灣金光布袋戲、電音三太子、泉州提線木偶、高甲戲等充滿地方特色的傳統曲藝。

  本次文化節從文藝晚會、研討、展演會唱、聯誼、比賽、旅遊、展示等多個層面,集中展現了閩南戲劇文化、旅遊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石文化、民俗文化等閩南文化精粹。通過國際南音大會唱、南少林武術比賽等活動,構建了閩南文化全方位的交流平臺,有力地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通過高層次的文化論壇和研討會,拓展了閩南文化的視野,不斷挖掘了閩南文化的豐富內涵。

  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説,泉州正在打造“文化泉州”品牌,本次世界閩南文化節辦出了濃濃的閩南味、文化味,讓海內外更多鄉親、更多友人來參與,使之成為泉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海峽兩岸的一個文化品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推手。(劉益清 何 金)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