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戲曲工作者交往密切 “南國牡丹”香飄海峽

2014年07月29日 11:02:4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兩岸戲曲工作者交往密切“南國牡丹”香飄海峽

  演員們在排練漢劇《三請樊梨花》 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23日,福建省武平縣漢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內格外熱鬧,武平漢劇團的演員們正在表演古裝漢劇《定光佛緣》,清揚婉轉的唱腔,鏘咚鏘咚的鑼鼓聲,讓臺灣客人看得入迷,掌聲、喝彩聲不斷。

  閩西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被人們譽為“南國牡丹”,是客家地區喜聞樂見的一個古老劇種,主要流行于閩西、閩南等地區,並播及我國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在臺灣,俗語“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一説,所指便是“亂彈戲”的盛行。追根究源,臺灣的“亂彈戲”最早便是由我省傳入,並生根發芽。閩西漢劇與臺灣亂彈戲,可謂一脈同根。

  近年來,兩地戲曲工作者交往密切,成為兩岸民風民俗交流的又一重要橋梁。“2010年12月,劇團第一次赴臺灣演出,就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多次赴臺交流表演的武平漢劇團團長鐘文鋒提起那次經歷,至今記憶猶新,“在臺北演出時,一位女導遊看了我們的漢劇《古佛緣客家風》後,聽入了迷,一連十天跟著我們巡迴演出,臨走時還流著淚對我們依依不捨,大家都特別感動。”

  “臺灣的亂彈戲是傳統大戲,由於臺灣客家族群分佈廣泛,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市場廣闊。”鐘文鋒介紹説,閩西漢劇則保留了更多的傳統元素,戲曲表演也更純正。

  去年11月,武平漢劇團應邀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旅遊節”,創作的大型古裝漢劇《定光佛緣》進行了首演,來自臺灣的200多名嘉賓觀看了演出。演出中,掌聲、喝彩聲不斷。臺灣中華海峽兩岸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先生觀看演出後十分高興,邀請劇團今年到臺灣演出。

  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傅翔説:“閩西漢劇可以借鑒臺灣‘亂彈戲’的市場發展經驗,通過雙方良性互動,推動閩西漢劇推陳出新,讓這一古老劇種成為永不凋謝的‘南國牡丹’,香飄兩岸。”(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