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余光中説鄉愁“破譯文言簡訊” 分享創作心得

2014年07月29日 11:03: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余光中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首由著名詩人余光中于70年代撰寫的新詩《鄉愁》,一直膾炙人口。今日余光中教授八十有五,仍堅持創作,早前更來港與師生分享詩詞、翻譯和旅遊的心得,他不忘提醒學習中文必須打穩根基,鼓勵學生多讀文言文,“文言文的簡煉句法是古人傳來的簡訊”,言簡意賅。

  余光中今年已屆85高齡,他仍樂此不疲到世界各地擔任講者,早前便赴香港主持三場文學演講,其中一場題為《當中文遇見英文》,吸引逾400名中學生及老師參加,講座開始前先播放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片中的他如一個小孩子,他喜歡騎石獅子,又喜愛表現他投石子的神技,他的童顏笑臉背後,埋藏了一段糾纏的鄉愁。

  20年醞釀 20分鐘寫《鄉愁》

  電影過後,余光中在觀眾的掌聲下緩緩走到臺上,先講述翻譯的基本知識,並以活潑的腔調,朗讀他翻譯的一首西方詩《四方舞(Quadrille)》,其雅俗適宜的詞彙,引得聽眾哈哈大笑。輪到“作家對談環節”,余光中與王良和博士和樊善標教授作文學交流,大談詩和散文的差異。

  余光中是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及翻譯家,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寫下《鄉愁》一詩,成功跨過陀飛輪的考驗,“這首詩我只花了20分鐘來寫,我的才思非敏捷過人,只是這感覺已醞釀20多年。”

  “詩是‘自己跟自己聊天’,而散文則是作者與讀者對話,詩是神秘的超越,而散文就目標明確,假如我是遊覽獅子山,欲記其情便寫詩,欲記其事寫散文,有些人會先寫散文,後把句子改成詩句,我習慣憑直覺一下筆就寫詩,第二遍再刪改音調或毛病,想不到時便放下那首詩一段時間,再拾起又會産生新意念。”他的自白,讓師生加深體會其創作路。

  在場學生把握機會踴躍發問,問題包括“寫作和翻譯的技巧”、“對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有何看法”、“有否遇過靈感乾枯的挫折”等,余光中一一耐心解答。他笑言,學習中文仍然要打穩基礎,由文言到白話文同樣重要,他又引述作家李歐梵的話“21世紀受全球化影響,中國經典受到壓力”,藉此呼籲學生多看文言文,“文言文的簡煉句法是古人傳來的簡訊。”

  4種文體交替採之不竭

  他續説,寫作不單是語言能力的問題,還要善於發表感情和意念,而作者的思想就從語言、比喻和意象展現,若然是寫詩,更要注重語言的節奏,藝術是意念的歸納,在公整與變化之間,需要拿捏得恰到好處,除去過多的枝節。

  當余光中談到挫折時,他這樣道:“人們總喜歡問我,有沒有嘗過江郎才盡或挫折,我年輕時也遇過樽頸的時候,可是我還是會繼續寫,而我比較幸運,有4種文體給我換來換去,想不到詩便寫散文,不然便去翻譯或評論,總能找到新主題,只要用心體會人生,便不怕題材枯竭。”

  培僑中學校長招祥麒是三場演講的座上客,他特意撰寫一篇《記余光中教授的三場講座》與學界人士分享,招校長用精煉的一句,表達他對余光中的敬仰,“以厚積的學養和閱歷,極其豐富的想像,純熟精煉的文筆、在濃烈或平淡的真摯情感帶動下,書寫眼所見、耳所聞、讀所感的宇宙,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多年前,招校長看過余光中在八十年代替《星島晚報》寫過的一篇《探討新詩創作》文稿,印象極深。

  “余光中在文中指出,詩人必須有厚實的中外文學根底,更要懂得轉化衝動的情感,創作就是冷靜過後,回想激情的産物,他啟發了我對新文學的興趣,同時我期望通過講座,能激發中學生對中文的興趣。”

  《鄉愁》 余光中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詩選

  《母難日》 余光中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説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説也沒用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蕩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Quadrille》

  Mr. Dumburdeyli, a famous poet;

  Loathes and detests Mr. Bumburbeyli。

  Mr. Bumburbeyli, another famous poet,Tweaks Dumburdeyli's nose daily。

  Mr. Lumburleyli, a poet of note,Looks down on Dumburdeyli and Bumburbeyli。

  Mr. Jumburjeyli, another poet of note,Feels pure disgust for Lumburleyli。

  Mr. Dumburdeyli and Mr. BumburbeyliRain curses on Lumburleyli and Jumburjeyli

  ── Salah Birsel (1919-1999)

  《四方舞》余光中譯

  笨伯伯是一位名詩人,

  一提起鈍伯伯就氣死。

  鈍伯伯也是位名詩人,

  天天揪笨伯伯的鼻子。

  愣伯伯的詩名傳四方,

  笨伯和鈍伯都看不起,

  蠢伯伯的詩名響噹噹,

  説愣伯伯跟他不能比。

  笨伯伯就聯合鈍伯伯,

  痛罵愣伯伯和蠢伯伯。

  ──比爾賽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