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余光中返鄉首看交響詩劇鄉愁:演出了我的鄉愁

2014年07月29日 11:04: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余光中

  “編劇很用心,演出者很稱職,有演出我的鄉愁。”祖籍福建永春的臺灣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攜夫人首次觀看交響詩劇《鄉愁》後如是説。

  由余光中故里福建永春編排的交響詩劇《鄉愁》20日晚在福建泉州藝術學院上演,此次返鄉的余光中特地觀看了改編自其詩作《鄉愁》的這一交響詩劇演出。

  余光中看完後對中新網記者説,交響詩劇《鄉愁》可以到臺灣演出,或到東南亞華僑華人聚集地演出,“當年300多萬人去臺灣,很多福建人下南洋,詩劇使用了傳統的閩南民謠,會引起很大的共鳴”。

  交響詩劇《鄉愁》改編自余光中的詩文《鄉愁》,運用詩化的語言、詩化的舞蹈、詩化的畫面,用詩劇的形式與結構,交織迴響。詩劇以“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即“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為架構,著重刻畫“詩人”與母親、臘妹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悲歡離合,演繹出一支全球華夏兒女共有的思鄉曲。

  “今晚感觸最深的是‘而現在’這個篇章。詩劇裏,遊子站在海邊,演員舞著的藍帶子像海峽的浪濤洶湧,與波浪拍岸的聲音相配合,挺不錯的。”余光中稱讚道。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南京,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他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他的詩歌《鄉愁》多年來在全球華人中引發強烈共鳴。余光中對家鄉深有感情,曾多次返鄉探親交流。

  “詩作《鄉愁》是充滿回憶的,尤其是對小時候的回憶,詩裏充滿了淡淡的哀愁。我用‘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字眼,並不是説感情很淺,而是故意把感情説得很淡,讓讀者自己去體會、補足。”余光中感嘆。

  余光中表示,文學是溝通人類心靈的,可以跨越年齡、性別、民族。他的鄉愁不僅是故鄉的鄉愁,更是文學的鄉愁。“我有1000多首詩,有很多不同主題,希望《鄉愁》不是讀者看到的我的第一首詩,也不是最後一首”。

  據悉,此次返鄉,余光中還將回到祖籍地永春洋上村祭祖。(蘇巧鳳)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