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永定建設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

2014年07月29日 11:08:23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21日,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福建永定)授牌儀式上,永定縣政府負責人表示,該縣已編制“對臺交流合作典型縣總體方案”,將發揮客家文化、土樓文化與對臺工作優勢,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園”為平臺,先行先試,打響海峽兩岸客家品牌,建設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

  根據《永定對臺交流合作典型縣總體方案》,作為臺胞的主要祖籍地和客家祖地之一,永定縣計劃設立“永定客家文化交流合作基金會”,建設文化工程、交流工程、根脈工程、入島工程、産業工程等五項工程,深化對臺交流合作層次,提升永臺交流水準。

  文化工程方面,利用永定“客家博覽園”的獨特優勢,加強與臺灣文化傳媒合作,邀請臺灣文藝團體、藝術家到土樓開展文化創作、文化旅遊等活動,提升土樓文化品牌地位。與臺灣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合作,定期舉辦各種專業性、高層次的海峽兩岸客家文化論壇,挖掘、展示客家文化、土樓文化內涵。

  交流工程方面,發揮客家祖地優勢,加強與臺灣基層民眾和重要人士聯繫,深化與臺灣民意機構、基層組織等交流合作,推動縣市結對交流、鄉鎮結對交流,加強永臺中小學校對接交流,並爭取臺灣在永定設立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同時,以舉辦“臺灣大中小學生客家土樓文化夏令營”為重點,開展客家文化交流活動,引導臺灣年輕一代更好地認知“臺灣文化根系大陸,兩岸文化同宗同源”。此外,以客家飲食文化為主題,策劃舉辦兩岸廚藝大賽、美食節等活動等。

  根脈工程方面, 發揮對臺“根源”、“脈源”、“祖源”的獨特影響力,廣泛開展尋根祭祖、宗親聯誼、民間信仰等形式多樣的民間交流活動。加強遷臺人口較多的姓氏與臺灣姓氏宗親會聯繫,通過回鄉尋根謁祖、觀光考察、經貿合作等形式,增強兩岸同胞的血脈感情和鄉情鄉誼。同時,協調臺灣鄉親社團、民間宗親團體尋根祭祖、宗親聯誼等多種形式的民間嘉年華活動,做好相關宗祠的修繕、保護,以及移臺族譜、姓氏源流、先民遷臺史的展示交流。

  入島工程方面,借助下洋鎮相關姓氏宗親會赴臺開展姓氏族譜對接交流契機,支援客家文化工作者前往臺灣參加“認親結緣”族譜文化交流。同時,繼續策劃一批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客家山歌、地方戲種、十番音樂和《土樓神韻》系列等文化節目赴臺交流演出,擴大客家文化在臺灣的影響力。

  産業工程方面,推動臺灣農民創業園項目建設,推廣示範臺灣農業“五新”技術,把永定縣建成對臺農業技術合作先行區。同時,加強與臺灣旅遊機構對接交流,共同開發客家文化、土樓文化特色旅遊線路;爭取在臺灣島內設立“永定土樓旅遊推廣中心”,深入開展“十萬台胞看土樓”活動,爭取每年吸引臺胞到永定縣旅遊達10萬人次以上。(記者 李向娟 見習記者 劉深魁)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