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民俗:中秋傳統活動桃園“博餅”(圖)

2014年07月29日 11:08: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狀元”們角逐“王中王”。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博餅”,是源自閩南地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用6粒骰子投擲,以骰子紅四點多寡為主決定勝負,並以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為彩名。這種民間相傳的習俗在臺灣也仍有生命力。

  9月17日,由兩岸共同主辦的“桃園市中秋博餅狀元王”活動在臺灣桃園登場。“博餅當夜桃園變成了不夜城,除了一千多名參賽者之外,還吸引了不少圍觀的市民,來自臺灣各地的70多個美食攤位組成了臨時的夜市。

  晚上7點,身著古代兵服者舉著“秀才”、“舉人”、“榜眼”、“狀元”大牌,扛著“大碗公”魚貫入場,“格格”手捧月餅、骰子追隨在後,而穿著狀元服的桃園市長蘇家明等三人扮演的“狀元郎”在20位侍女列隊下進場,宣佈開博。

  比賽正式開始。頃刻,老闆的吆喝聲、骰子的滾落聲與空氣中食物的香味融合在一起。每一桌的裁判都緊緊盯著大碗,似乎比參賽者更期待狀元的誕生。“我們這桌是五紅帶三,你那桌呢?”“我這桌是狀元插金花!”這些裁判都是組織起來的義工,負責為每桌的參賽者講解規則、確認點數、登記併發放獎品。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之前並未參與過博餅活動,“在培訓期間有讓我們試博過,但不過癮,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親自參賽。”

  第一輪“博餅”誕生的120名桃園“狀元”很快又經過第二輪的競賽,決出了10名幸運兒,在眾人的期待中,這10名幸運兒終於角逐出了狀元“王中王”。來自桃園刑警大隊的呂芳逸“運壓群雄”,以最大點數成為最大贏家,贏得了家庭影院一套。呂芳逸説,“博餅”大賽給民眾一個聚在一起玩耍、拿獎的機會,不僅是一種休閒,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接觸。

  據主辦方介紹,桃園舉行的“博餅”活動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還將在高雄、臺中、彰化等地進行巡迴活動,一共舉辦20多場。每一場都將通過博狀元的方式,選出“狀元王”代表赴廈門參加10月14日舉行的總決賽。

  當然,“博餅”圖的是大家一起熱鬧開心。當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發出叮叮噹當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底飄出,其樂融融的感覺特別溫馨。當晚,不管是不是“狀元”,前來參加的人幾乎都獲得滿滿一手提袋的獎品,包括月餅、紅酒、金門貢糖。滿載而歸的參賽者開心地品嘗著勝利果實。徐 蕾文/圖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