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走進華東最大媽祖廟 感受兩岸情根深葉茂

2014年07月29日 11:09: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圖為資料圖片 慧聚寺盛大的媽祖巡遊。 昆山臺辦 攝

  金黃琉璃瓦、泉州鹿港式彩繪加之箔金裝飾、閩南磚雕壁畫、泉州白花崗石的金柱……由臺商發起興建的昆山慧聚寺天后宮,是目前大陸最大的閩臺傳統木結構建築形式的天后宮,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其建築及神像佈置均採用閩颱風格,行走其間,可以觀賞到兩岸宗教、藝術、人文、歷史、建築之菁華,更能深切感受到兩岸同宗同源的一份親情。

  據悉,古慧聚寺是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畫龍點睛”的故事便出自於此,“八一三”事變爆發後遭日機轟炸損毀。2005年臺商寶成集團董事長蔡其建以及昆山臺商協會決定募捐重建慧聚寺,並引進媽祖文化的概念。2008年5月,慧聚寺項目動土。2010年9月,慧聚天后宮舉行了媽祖安座典禮。重建的慧聚寺主寺區佔地22畝,由天王殿、圓通寶殿、天后宮、文殊普賢殿等組成,並建有兩岸文化交流中心。

  “項目的申報、選址、施工、管理等都由兩岸工作團隊共同完成,這也將是一段兩岸攜手共建的美好回憶。”臺商陳建中聊及慧聚寺如數家珍,“媽祖,是臺灣第一大民間信仰,更是離島臺商的精神支柱,興建慧聚寺天后宮,對臺商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走一圈,不難發現,包括磚雕上的故事等細節都展示著兩岸同根同源的璀璨文化,這裡供奉的媽祖請自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鹿港天后宮,而鹿港天后宮媽祖是300多年前施瑯將軍從大陸湄州媽祖祖廟恭請到臺灣的。再比如主殿兩側的壁畫背景,一側是湄州,一側是臺灣,顯示著海峽兩岸隔海不隔心,同文同宗的情誼”。

  昆山臺協會副會長吳泳震告訴筆者,昆山慧聚寺天后宮挖掘了“兩岸一家親”的文化根源,以媽祖文化為橋梁,加強了兩岸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民眾文化認同。長三角地區匯聚了百萬台商,天后宮不僅撫慰了許多遊子的心靈,更讓大家有了家的感覺。

  天后宮對外開放兩年間,香火興旺。吳副會長笑言,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煙,媽祖的臉都被薰染成黑色了,每年僅“燒頭香”人數就達三萬人。只見,前來朝拜的虔誠信眾絡繹不絕,有臺商,也有當地百姓,還有遊人慕名而來。

  隨著媽祖廟的建成,還帶動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應數千昆山臺商虔誠祈求,今年5月昆山周莊臺灣老街請來了臺灣媽祖總廟北港朝天宮的媽祖昆山出巡,據老街項目常務副總方秉宏回憶,當天細雨綿綿,但周邊地區的信眾一早便冒雨趕來候駕,場面出乎意料,電音三太子、號角隊、千里眼、順風耳神開道……喜慶熱鬧的出巡場面吸引了上千遊人夾道觀看。

  此外,昆山每年舉辦的媽祖祭祀、媽祖巡遊、臺灣民俗文化嘉年華也都吸引了無數市民和臺商參與。去年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年會在此舉辦,來自大陸、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印尼、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臺灣地區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員前來參會。

  江蘇昆山是大陸臺資最密集、臺商人數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在這裡,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臺資企業,有10萬台胞在這裡工作生活。昆山市臺辦官員表示,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頻繁,臺商在陸需求日趨多元,服務台商已從軟硬體配套逐漸深化為心靈關懷,滿足臺商精神需求成為當前優化臺商投資環境的新舉措。 作者 黃瑩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