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媽祖廟見證濃濃鄉情 虱目魚期待早“登陸”

2014年07月29日 11:16:42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28日,福建省閩臺合作交流團來到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參訪。

  在這座建於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最早登陸地的媽祖廟前,許多當地信眾和鄉親敲起大鼓迎接交流團一行。在此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會、鄭成功開臺350週年書畫攝影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兩岸鄉親積極參與。大家都期盼閩臺信仰文化和農産品貿易等基層交流提速。

  “祖籍福建的臺灣鄉親90%來自閩南。就拿民族英雄鄭成功來説,他對臺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贏得兩岸鄉親的共同敬仰。”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少牧隨團來臺南,他認為,閩南文化在臺灣的延播,讓閩臺之間的交流往來特別融洽。他本人就參加過多次海峽兩岸民間文化研討會,這些文化交流讓兩岸間的溝通更為緊密、更為順暢。

  陳少牧説,近年來,閩臺合作舉措持續推出,加速了兩岸文化、經貿等方面的交流融合。“這一次,我們就是通過‘小三通’從廈門經金門來到臺灣的,兩岸的距離其實就是這麼近。閩臺文化歷史一脈相承,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讓閩臺産業優勢互補融合,時不我待。”   

  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進忠在閩投資超過20年,他的企業每個發展里程碑都在廈門。作為鹿耳門聖母廟所在地臺南市安平區的鄉親,吳進忠此次特意趕回家鄉迎接福建交流團一行。親身見證過廈金直航、廈門至臺北和臺南的空中直航,吳進忠認為,兩岸“大三通”的實現和民間交流如此熱絡,正是因為兩岸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小時候我就常來媽祖廟,那時候就知道它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來的;後來到福建投資建廠,發現那裏也有很多拜謁媽祖的鄉親。閩臺之間最親近,當然要常來常往。”

  吳進忠還表示,“大三通”時代,閩臺不僅要繼續加強民間往來互動,更要借助政策利好,著力經貿,拓展閩臺文化、經貿交流合作。他認為,福建交流團此次鄉情之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福建開展對臺文化交流的空間大、資源豐富,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祖地文化與臺灣淵源深厚。目前,我省登記的涉臺文物單位有1076處,佔大陸總量的80%,其中列入國家級的有33處。還建有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臺緣博物館、漳州族譜對接館、湄洲媽祖祖廟等享譽兩岸乃至全球的涉臺交流基地,常年舉辦各種形式的民俗展示、節慶典禮、文化研討、文藝匯演、族譜對接等交流活動,對臺交流呈現出內容多元化、往來熱絡化、亮點常態化、項目品牌化、活動持續化、對接雙向化的特點。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