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自故鄉來 飄散詩的芬芳

時間:2012-05-11 09:01   來源:台灣網

  中新社彰化5月10日電 壬辰龍年的端午節前,一座來自湖北秭歸的屈原像在千里之外的臺灣彰化縣落腳。

  10日的下午,臺灣詩人鄭愁予為此從金門飛來,在美麗的彰化縣寶廍裏兩岸鄉親中吟唱:“他是詩人中的龍,龍中的聖,他是水的擁抱者,他是大情人,他是一切,他非常複雜……” 

  這尊高為180公分的屈原像,一如詩人生前姿態——迎風徐步,低頭沉思。這個農業鄉鎮樸實的居民熱情圍繞著這座黃銅雕像,當中有許多人是經福建晉江輾轉來臺的屈氏一族及其後裔。約三年前,他們被推斷為屈原後裔遷徙至臺灣的唯一支系。

  正在臺灣訪問的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和屈原故鄉秭歸的地方官當天與臺灣詩人、鄉親一道來為這尊銅像揭幕。他説,今天,我們把屈原像從秭歸送來屈家村,將屈原故鄉和屈原後裔緊密聯結。

  因紀念屈原投江而來的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為臺灣三大傳統節日。屈氏宗族的子弟屈姚介説,最近30多年來,宗親會每年端午團聚,一定將遷居各地的子弟聚集起來,祭祖先、品粽香。

  去年,屈姚介帶著妻子到大陸探訪屈子祠等與祖先相關的種種古跡。他説,我們認同自己從湖北秭歸來,到那裏始終感覺似曾相識、越看越親切;更多的宗族鄉親還規劃著協調一個時間,同回故鄉。

  明道大學中文系主任羅文玲以“入江出海”來描述屈原像此次遠行。她説,2000多年後,屈原“以飛廉為前導,禦風伯而飛行,……出海來到大肚溪畔的彰化”,讓詩禮傳家的精神落在這片農業縣的土地,文化的屈原、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詩祖屈原傳承著如蘭花的香氣。

  臺灣名詩人隱地、湖北知名作家熊召政也在銅像旁吟誦自己的詩歌,向這“詩國的第一道曙光”致敬。

  清代遷來臺灣的屈氏子弟已將族譜遺失。鄭愁予告訴中新社記者,重要的是屈氏一族認同自己的血脈來源,讓詩歌連結起兩地之間人的情感。

  王國生到屈氏一族耆老、83歲的屈國家中,向老人致贈《屈原傳》、閒話家常。他説,屈原讓整個中華民族大家都賽龍舟、吃粽子、養蘭花、辦詩會,是文化的力量使人心動。(完)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