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紅軍山情滿赤水河

時間:2014-04-23 10:27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花映紅軍山情滿赤水河(紅色旅遊遵義)

  寒露甫過,路旁的法國梧桐披上了點點黃斑。湘江汩汩穿城而去,紅軍山靜默不語。遵義寧謐閒適的山居生活,讓市民緩了心情,遊客懶了腳步。紅色的往昔不飾鋪排誇張,化作入夜的微風細雨,將人們心底浸潤成緬懷的回廊。

  遵義會議會址

  緬懷英靈見證繁榮

  踏上子尹路光滑的青石板,在老城探訪遵義會議會址。高樓環伺之下,一座青瓦灰磚砌就的二層小樓格外惹眼。迎門而立,“遵義會議會址”黑底陰刻貼金木匾映入眼簾。

  這幢磚木結構的小樓原是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于上世紀30年代初。在紅軍長征西進貴州攻佔遵義後,這裡便成為紅軍司令部的駐地。1935年1月15至17日,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實際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會議在樓上27平方米的小廳舉行,20把藤椅簇擁正中一張板栗色長形方桌,可以想見,當年開會時激烈緊張的論爭氛圍。頗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並無會議紀要,20位參會人員,具體人員名單,是新中國成立後根據陳雲、楊尚昆、李卓然等當事人的記憶及相關資料考證得知的,但他們具體的座次已無從知曉。房間東壁上一隻老式挂鐘早已停止了擺動,仿佛時針還停駐在彼刻。

  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陳松説,遵義會議本身亦是黨貫徹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原則的典範。會議集納眾議否定了當時最高負責人博古的報告。而多位領導人居室的佈置則留存為可觸可感的細節。一樓彭德懷和楊尚昆同處一室,陳設簡單樸素,兩條板凳一塊木板就架起了一張床,除了兩把椅子一張小幾外更無他物。

  遵義會議前後1月到3月間,紅軍在毛澤東等人指揮下,二戰婁山關、三進遵義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徹底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邁出會址後門,不遠便是紅軍街,街兩旁鱗次櫛比的商鋪定格著此地的繁榮和生機,也許這便是對犧牲紅軍亡靈的最好奠慰。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