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光明日報評論版:把小我融入大我

2019年04月09日 17:08: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華羽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大學的校訓,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今天,這句話具有更加豐富的時代意義。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開大學考察調研,回顧了南開大學百年風雨歷程,就如何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如何建設專家型教師隊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參觀校史展覽時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南開大學創始人之一的張伯苓校長在1935年開學典禮上,曾發出著名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三問如同長空驚雷,激勵著無數師生奮不顧身,投身救亡圖存運動。時至今日,仍激勵南開師生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中國而不懈奮鬥。

  立德樹人,以德為重。“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確,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奔跑。在五千年中華歷史中,不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讀書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讀書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讀書人。正是有這樣的精神傳承,中華民族才得以歷經磨難浴火重生,闊步行走在偉大復興的大道上。立德樹人,既包含中華民族家國天下的傳統教育觀念,也包含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觀。

  立德樹人,關鍵在人。立德所樹之人,應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是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今日中國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民族復興的偉業,亟待一大批德才兼備、堪當大任的人才。堅持立德樹人,建設中國特色的高水準大學,有利於培養一代又一代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生的有用人才,切實推進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

  立德樹人,首推愛國。高等教育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要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産黨,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讓廣大青年學生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大學生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把對祖國的情感轉化為建設祖國、捍衛祖國的力量。同時要以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為重,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擔負起對祖國的責任和義務。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學生時所説:“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你們心中總要懷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你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當代青年是與新時代同行的一代,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擔在肩上,才能成就壯麗的人生。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30日 02版)

[責任編輯:張露露]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