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在淮安】江蘇淮安市臺辦“三個聚焦”貫徹落實31條惠臺措施
中國臺灣網5月3日淮安訊 《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簡稱:“31條惠及臺胞措施”)出臺後,淮安市臺辦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加快臺資示范區建設必須牢牢抓住的重大契機,並從臺商臺胞、相關職能部門兩個面向出發,在宣傳、調研、行動等方面聚焦發力,在全市范圍內初步形成了貫徹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氛圍和共識,形成了一批早期收獲成果。
一、聚焦宣傳,讓“31條惠及臺胞措施”入腦入心
整合全市臺辦係統力量,利用走訪臺企、臺商座談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布等形式,宣傳講解“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推動臺商臺胞知悉、掌握、會用各項優惠政策,實現全覆蓋。特別是利用4月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平臺,舉辦淮臺食品產業合作交流會,淮安市市長蔡麗新親自向40多家參展臺企代表介紹“31條惠及臺胞措施”,受到了臺商臺胞的一致好評。臺商臺胞普遍表示,“31條惠及臺胞措施”將為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真正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同時,認為淮安作為臺資示范區,101%服務貼心周到,相信“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出臺以及地方具體實施意見將吸引更多臺商臺胞來大陸、淮安發展。
二、聚焦調研,讓“31條惠及臺胞措施”有的放矢
市委辦、市臺辦組成聯合調研組,就貫徹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進行專題調研。3月赴全市所有縣區進行調研,4月召開20多個相關職能部門和數十位臺商參加的座談會,最大程度聽取臺商臺胞、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建議,同時認真學習福建廈門市《關于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60條、莆田市《關于促進莆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35條以及昆山市貫徹落實“31條惠臺措施”工作推進會發布的政策文件,確保調研靶向明確、有的放矢。
三、聚焦行動,讓“31條惠及臺胞措施”落地落實
各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踐行101%服務理念,迅速行動、主動作為,從三大領域為臺商臺胞送上了“政策大禮包”。
1.產業扶持。在臺企申報研發計劃項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成果獎勵、設立研發中心、技改補助等方面給予臺企與本地企業同等待遇;認真落實對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政策;鼓勵臺企通過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培育自主品牌、發展電子商務提升綜合競爭實力;支持臺企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水利、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
2.要素支撐。資金方面,統籌安排商務發展、產業發展、科技等專項資金扶持臺企發展。人才方面,鼓勵臺灣人才申報各類人才項目,幫助解決住房保障、購房券發放和子女入學等問題;對臺灣高端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加大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土地方面,鼓勵以“彈性出讓”、“先租後讓”等方式供應臺企工業用地;研究制定集約用地的鼓勵類臺資投資工業項目按最低價標準70%執行的出讓底價政策細則。住房方面,出臺《關于在淮就業的港澳臺同胞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的通知》,讓在淮工作臺胞享有與本市職工同等的住房公積金待遇。
3.深化教育、文化、醫療、社會等領域交流。教育方面,實現臺商子女入學與本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淮陰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累計簽約臺灣青年博士55人。文化方面,邀請臺灣文藝界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邀請臺商參與淮安文創港建設。醫療方面,淮安市、縣兩級醫院與臺灣相關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舉辦了醫院管理論壇,引進了一批臺灣醫療人才。社會建設方面,鼓勵臺胞加入專業社團組織、行業協會,支持臺協會等涉臺社團參與公益創投;引導臺企臺胞參與扶貧開發,對扶貧成效明顯、貢獻特別突出的給予表彰,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榮譽評選和資格考核方面,支持在淮臺胞參加各類榮譽評選,為在淮臺胞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提供全過程服務。實聯長宜淮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白莎入選淮安首屆“巾幗巨星”,江蘇高研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基恩獲評2017淮安年度經濟人物。(中國臺灣網淮安市臺辦通訊員 王小寶)
[責任編輯:陳從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