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父親劉光典兩赴臺灣

2015年01月29日 09:40:2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2013年秋,為紀念上世紀50年代犧牲于臺灣的中國共産黨優秀的地下工作者,一座烈士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建成。在紀念廣場的花崗岩墻體上共刻有846位在臺灣犧牲的中共隱蔽戰線戰士的姓名,其中有一個名字劉光典,那就是本文作者的父親。

  劉光典于新中國成立前參加中共領導的地下組織,成為中共東北社會部的一名交通員,在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中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他受中央社會部的派遣,兩次秘密潛入臺灣,配合中共派臺主要領導人執行任務,併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赴臺灣

  1949年上半年,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蔣介石集團逃往臺灣的意圖已十分明顯。那時,中共情報機構在臺灣尚未建立電臺,為取回情報,只能派交通員赴臺,這個任務便落在了我的父親劉光典的肩上。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地取回情報,父親劉光典于1949年5月離開北平,先赴武漢,然後前往香港。到達香港後,經過充分準備,于1949年10月25日從香港乘船,渡過臺灣海峽前往臺灣。他此去臺灣任務有三:一是取回情報;二是傳達上級指示;三是對在臺工作人員進行考察。

  11月27日,劉光典順利返回香港,帶回了第一批極為重要的國民黨各方面情報。劉光典從臺灣取回的國民黨情報,是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臺灣的軍事絕密,是我們較早得到的最重要的情報中的一部分,這些情報包括一、國民黨在臺灣的陸、海、空各軍情況;二、臺灣氣象密碼;三、臺灣海潮漲退時間表;四、臺灣西海岸國民黨駐軍及港口守軍情況;五、兩大重要港口高雄與基隆的通信密碼。

  就在劉光典取回情報的同一天,中共華東局交通員朱楓在臺灣基隆上岸。一週後,將另一批重要情報帶到香港並立即被上報中共中央。

  二赴臺灣

  為收集到最新情報,194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派出赴臺情報組負責人洪國式進入臺灣。1950年1月6日,劉光典再次前往臺灣取回洪國式收集到的新情報。

  此次入臺,劉光典面臨的形勢已十分嚴重。蔣介石、蔣經國指使毛人鳳、彭孟輯、谷正文等人在臺灣處心積慮地偵破中共在臺地下組織。他們發現了有關重要線索,並將兩名特務打入了劉光典所在的中共在臺情報機構。2月初,劉光典第二次進入臺灣後,順利地取得了一批新的情報。他通過郵局給上級發出資訊:“貨已辦妥,日內運港”,但沒有得到指示令他回港。

  由於蔣介石集團不斷加緊偵破工作,中共在臺灣的處境已大為惡化。1950年1月29日,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捕,不久便在敵人威逼利誘下叛變投敵;2月18日,中共交通員朱楓被捕;3月1日,吳石被捕。2月28日,國民黨特務組織在臺北車站誘捕了洪國式,又分別在嘉義、臺中、臺北將胡玉麟、錢汾、鄒曙、華震、劉天民、劉全禮、郭秉衡、江德興、楊為石、陸家驥、王平等人抓捕。

  萬幸的是,劉光典恰巧在抓捕行動前去臺北取出境證,準備買船票返回香港。

  臨危不懼

  1950年3月1日,劉光典突然得到一個重要的消息:他所在的中共在臺地下組織已被徹底破壞,包括洪國式在內的所有同志全部被捕。劉光典孤身一人陷入困境之中,他在臺北沒有一個可靠的去處。為了避免被捕,他當夜住進了一個三輪車夫家中。

  3月2日一早,他通過當地郵局給組織發出“俊弟得急性腦炎亡故”的報警,報告上級,中共在臺地下組織已遭徹底破壞。然後,他來到一家雜誌社,找到另一位聯繫人王耀東。經研究後,二人決定立即分頭離開臺北南下。按約定,當晚七時他和王耀東在彰化車站會合後,立即乘車前往善化,從此與組織失去了聯繫。

  當敵人發現沒有抓到劉光典後,立即在全島發佈通緝令。

  遍佈臺灣各碼頭、機場及各個派出所、交通要道的通緝令上寫道:“重要在逃匪諜劉光典,化名劉先農,三十余歲,大連人,高等身材,平時喜穿棕色西裝及藍色中山裝。一經發現立即逮捕。”但由於有王耀東掩護,劉光典很快便躲到臺南山中。一週後的3月7日,彭孟緝在寫給蔣介石的報告中説:“迄今仍沒發現劉有離境蹤跡象,尚在繼續加緊追緝中。”

  劉光典在敵人的抓捕中得以逃脫,除了巧合外,另一個原因是他的戰友王耀東及時將他帶到臺南,並在臺胞到的幫助下進入了旗山深山。

  與敵週旋

  自1950年3月1日起,至1954年2月13日劉光典被出賣被捕共3年零11個半月,他是如何度過這段艱苦歲月的呢?

  第一,他與臺灣同胞融為一體,積極宣傳中國共産黨的主張,處處維護臺胞的利益。劉光典最初來到窮苦農民賴正亮家,雖然條件很差,但賴正亮盡最大努力照顧好劉光典,無微不至地安排好他的起居飲食,而劉光典嚴格遵守紀律,除交給賴正亮30元菜金外,還與賴正亮一起勞動。

  後來,他又轉移到一對王氏老夫妻家。劉光典看到他們的房子又破又舊,便對他們講:“共産黨解放臺灣後,一定給你們蓋一所房子,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以後,劉光典的生活費用逐漸用光,他只能以編竹器為生,風餐露宿在臺灣的深山中。

  第二,劉光典心向中國共産黨,在異常艱苦的處境中,想方設法,爭取早日返回祖國大陸。回到黨組織懷抱,是他時刻思念並迫切盼望的頭等大事。在他暫時有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棲身之地後,便設法離開臺灣。但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他無法離開臺灣,只能在臺灣南部深山與敵人堅持鬥爭。

  第三,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持革命信念不動搖。在無法返回祖國大陸的情況下,從1950年3月2日到1954年2月,在王耀東和臺灣同胞的保護下,劉光典平時都住深山密林中,為了躲避風雨,或在山中掘地為穴或在林中搭個窩棚用以安身。在最為艱難之時,為了躲避敵人抓捕,劉光典和王耀東二人在海拔1000米之上的一個小山洞中安身。此山洞洞口長寬僅半米,洞長1.1米,洞高僅1.7米。

  就這樣,劉光典在臺灣南部深山中堅持鬥爭了近4年。

  英勇就義

  1954年2月l3日,國民黨特務根據叛徒提供的情報,在臺南與高雄的交界處溝坪,將劉光典與王耀東抓獲。與此同時,一個惡毒的離間計在進行:1954年2月下旬的一天,中共駐港人員得到劉光典已叛變的假消息,還出現一名與他長得相像的特務在香港露面併發表反共言論,用以攪亂我們的視線。

  1958年10月22日,國民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組成審判庭,對劉光典審判“死刑”。

  1959年2月3日,國民黨軍事法庭決定於2月4日立春這一天對劉光典執行槍決。2月4日清晨5時,一群國民黨憲兵及記者,在執行官帶領下來到關押劉光典的牢房。他們將劉光典五花大綁,在他胸前挂上寫有“劉光典”名字的牌子帶出牢房。執行官當場向劉光典出示死刑執行書並宣讀後,詢問劉光典還有什麼話要説。劉光典目光堅定,從容不迫,毫不畏懼地回答:“沒有。”然後,劉光典在執行書上簽下了他的名字。

  隨後,劉光典烈士在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7歲。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