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見夫書法憶亡父 蒙古姑娘嫁大她38歲臺灣郎(圖)

2014年10月27日 13:14:23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見夫書法憶亡父蒙古姑娘嫁大她38歲臺灣郎(圖)

來自蒙古的周桂霞(右)愛上丈夫李萬春寫的書法,遠嫁來臺灣,一家人甜蜜蜜。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蒙古姑娘周桂霞年輕時,看見丈夫李萬春寫的匾額,上頭毛筆字和過世的父親筆觸相似,周桂霞不顧年紀與兩岸距離,遠嫁來臺灣,和大她38歲的李萬春結為夫妻,周桂霞説,遇見他是今生最幸福的事。

  周桂霞説,小時候她最愛黏在父親身邊,靜靜看著他寫書法,父親的毛筆字寫得一流。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過世,她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書法寫得像父親一樣好的人。

  25年前,周桂霞到大陸青島親戚家度假,看到挂在店外匾額上的毛筆字,心頭一震,就像“找到父親的感覺”。

  周桂霞輾轉得知,匾額上的毛筆字是回大陸探親的李萬春所寫,她拜託友人介紹兩人認識,透過書信往返,周桂霞愛上了李萬春。

  當時24歲的周桂霞,在家中被視為“掌上明珠”,卻愛上一個年齡大她38歲、已經62歲的李萬春,加上兩岸距離遙遠,周家人無法接受這段婚姻,周桂霞不斷告訴母親“李萬春一定能帶給我幸福”,她也認為“家”得靠兩人用心經營。

  婚後,兩人在臺定居,周桂霞只聽得懂普通話,卻不會説,靠眼神、肢體動作溝通。來臺灣一個人也不認識,李萬春帶她外出散步,鄰居主動打招呼,讓周桂霞對臺灣感覺不再冷漠。

  李萬春閒暇時就會寫書法,周桂霞一個漢字都不認得,看李萬春寫字方方正正,她覺得特別美。李萬春常教她習字,周桂霞記得第一個學會的字是“正”,筆畫少但寓意深遠,就像李萬春一身“正氣凜然”。

  為了能與人講話溝通,她報名小學補校課程學習中文、練寫作文,現在每個中文字都認識了。當地里長也鼓勵周桂霞走出家門當志工,打開生活圈。

  來臺近25年,周桂霞説,遇見李萬春是今生最幸福的事,儘管他87歲,曾中風行動不便,她幫他按摩、跳舞逗他開心,每天都甜蜜蜜。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