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江西省委書記強衛訪台 稱“老表走親戚”

2014年07月23日 16:35: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北江西會館,嫁到臺灣的江西女兒帶著孩子迎接家鄉人。 陳曉星攝

  臺北江西會館,嫁到臺灣的江西女兒帶著孩子迎接家鄉人。 陳曉星攝

  進入7月,臺灣增添了江西元素:街上有大巴車上印著“老家哪 幸福贛州”的大字、南昌成為第四批開放赴臺個人遊城市、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首次在臺灣舉辦。江西省委書記強衛21日抵臺即向迎接的江西籍臺灣老鄉展示濃濃鄉情:“我是進口老表,各位都是出口老表,我一直想到臺灣來探親訪友,今天夢想成真。”

  老家是血脈的源頭

  臺灣有50萬江西籍人,雖然江西對於其中許多人只是爺爺口中的故事,但江西仍然牽動著他們。臺灣知名人士雷倩女士説:“總覺得那裏是和自己有關聯的,是自己的源頭。”就是這種血脈源頭的宿命,令臺灣江西同鄉會、江西會館遍佈各地。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説:“我媽媽是江西永修縣吳城鎮人,我當然要參加江西同鄉會。”記者21日來到位於文山區興隆路的臺北江西會館,烈日之下,會館樓前已鑼鼓排開,舞獅的小夥子早早裹上行頭,一群老伯伯跑前跑後張羅著迎接江西代表團。樓上,嫁到臺灣的江西女兒拖兒帶女,一團熱鬧。當強衛説給孩子們帶來禮物時,小朋友們一擁而上,強衛蹲下身一連聲地哄著孩子:“每人都有,每人都有。”嫁到臺灣的江西女兒已有2萬多人,這樣的場面會給她們的臺灣孩子們留下江西印記,江西情結就這樣傳承下去。

  方文山推介江西山水

  22日,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開幕,江西風景獨好分享會、客家青年聯歡、産業合作對接、兩岸和平祈福法會、農産品採購等活動依次在全臺灣展開。在22日于臺北舉辦的江西風景獨好分享會上,臺灣金牌歌詞寫手方文山意外現身,原來,他也是江西籍,在陪父親回江西探親時,背回了祖屋的磚瓦。分享會主持人即興説:“難怪《青花瓷》寫的那麼好,方文山和青花瓷都是江西的啊。”強衛頒發給方文山“江西旅遊文化傳播之星”榮譽證書,方文山回贈自己寫的書法:贛南子弟 海外永續。

  廬山、三清山、鄱陽湖、婺源、景德鎮……影片加上歌舞和畫瓷大師的現場演示,展示了江西山水的“獨好”。強衛在開幕式致辭時還特別介紹:“蔣經國先生當年在贛州生活、辦公的舊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參訪。”他説,江西正致力建設旅遊強省,臺商可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參與江西景點景區、旅遊配套服務等開發,分享“江西風景獨好”的品牌收益。

  文脈匯聚成共同的根脈

  眼下,“江西古代文明歷史文物特展”正在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展覽匯集了江西省多家博物館的120多件(套)的文物精品,從石器時代到清代的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絲織品和書畫薈萃一堂,展示了江西的文化實力。

  江西的宗教文化、客家文化、儒家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都與臺灣有著文化的連結。江西靖安縣的寶峰禪寺是馬祖道一的道場,奉新縣的百丈寺是禪宗“禪林清規”的發祥地,江西龍虎山被稱為“千年道教祖庭”、“道教第一山”,幾乎所有臺灣的大宮觀都到過龍虎山天師府進香謁祖。

  江西有1250萬客家人,與臺灣客家祖同宗、文同源、語同音、歌同調、俗同風、食同好。此外,江西有個千年瓷都景德鎮,臺灣也有個“臺灣景德鎮”鶯歌鎮。至於江西人陶淵明的詩歌、湯顯祖的戲曲、黃庭堅的書法、傅抱石的繪畫,都是澤被兩岸的文化瑰寶。

  強衛在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説:“共同的血脈和共同的文脈匯聚成我們共同的根脈。共同的根脈滋養出贛臺合作之花”。

[責任編輯:楊智霞]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