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海峽兩岸洪姓同宗村同宗親情 跨海相連

2014年07月09日 14:21:04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肇于長泰 燈號“燉煌”

  “臺灣南投草屯的洪氏宗族,都是清朝嘉慶年間從漳州漳浦一帶遷過去的,古時漳州府史山洪氏祖先洪仁璲,是臺灣草屯和茄荖地區洪姓族人的共同始祖。”説起閩臺洪姓同宗史跡,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朱定波如數家珍。這一方面得益於他長年的文獻研究,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他數次赴臺的實地探訪。此次福建省交流考察團的行程中,草屯鄉新莊裏洪姓同宗村的燉煌堂,便是參訪點之一。

  據朱定波介紹,洪仁璲乃江蘇吳縣人(今蘇州市),宋祥符九年(西元1016年)進士。乾興元年(西元1022年),以大理評事調任長泰知縣,家眷隨之入長泰居住,最後他以知縣之職病毆,葬于長泰欽化裏坑山。洪仁璲任職期間,為官清廉,政績斐然,深得百姓尊崇。為紀念他的功績,長泰縣武安鎮積山村史山社于元代就建了一座仁璲堂,洪仁璲被尊為洪氏開漳始祖(一世祖) 。洪氏燈號“燉煌”。

  千百年來,洪氏宗族四處衍播擴域,已葉茂花繁。據漳州史山洪氏衍派之族譜記載,目前長泰縣史山洪氏裔孫主要生活在長泰縣的史山、湖珠村,漳州的龍海、漳浦縣境內,以及臺灣南投縣、彰化縣等地。

  渡臺墾拓 發枝散葉

  據史山仁璲洪氏族譜載,清乾隆末年,洪仁璲祖下第十九世孫洪和蒼,由漳州漳浦縣車田堡攀龍社霞營鄉渡臺,成為洪氏遷臺的第一人。此後,洪氏後人陸續從閩南地區入臺拓墾,在南投、彰化等地發枝散葉,如今南投草屯洪氏便是其中一脈。

  據了解,洪氏族人進入草屯墾荒,餐風宿雨,啟林斬棘,先後興建了燉倫堂、燉成堂、燉煌堂、崇星堂四座洪氏宗祠。其中,建於清道光廿六年(西元1846年)的燉煌堂,供奉一世祖洪仁璲,成為臺灣史山洪氏各衍派的大宗祠。據悉,目前南投草屯鄉洪姓人口有2萬多人,他們不僅認真修訂族譜,虔誠追源溯流,而且每年春秋兩季還要在宗祠舉行隆重的公祭活動,瞻仰閩南的始祖。

  認祖歸宗 交流熱絡

  1987年底,臺灣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兩岸關係的堅冰逐漸消融。據漳州仁璲堂洪氏理事會理事長洪泗田介紹,1992年臺灣南投草屯洪氏裔孫組團回祖籍地長泰認祖,拜謁始祖洪仁璲墓,並與漳州各地洪氏鄉親齊聚史山祖祠遺址,于當年成立了史山公祠重建理事會。閩臺兩地洪氏宗親捐資建祠,重建仁璲堂,並於1994年11月18日舉行落成典禮。

  此後,草屯鄉洪氏一族每年冬至都要組織宗親,回長泰史山仁璲堂宗祠參加洪氏全族祭祖活動,21年來從未間斷。臺灣洪氏宗親還先後參訪了龍海市顏厝鎮的洪塘村、田址村、上洋村、下陳村,榜山鎮的洪厝社,石碼鎮的內社村,海澄鎮的河福村、寧安村等地,與同族宗親交流聯誼,增進共識。

  2012年3月,漳州市仁璲堂洪氏理事會一行38人,赴臺灣南投縣參加洪氏家廟春季祭典儀式。漳州洪氏赴臺,受到了臺灣洪氏宗親的熱情接待。2013年11月,漳州市洪氏理事會組團21人,赴金門參加烈嶼鄉洪氏家廟奠安慶典。

  可喜的是,8日,10位來自漳州市、長泰縣、漳浦縣等地的洪氏宗親,也隨福建省交流考察團來到了草屯鄉燉煌堂懇親交流,進一步增進了閩臺洪氏宗親的血脈情誼,讓親情更濃,心貼得更近。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