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商曹長齡的10年中國夢

2014年07月01日 16:35: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搭建兩岸救援平臺、商貿平臺、金融平臺,組建“圓夢百人會”深化兩岸合作,設立兩岸産業共同發展基金,開展兩岸養老産業共同發展計劃,舉辦兩岸公益愛心活動……12項兩岸産業合作項目,十年來背後都有一位臺商在默默推動。

  曹長齡,祖籍陜西西安,1987年回大陸探親並展開個人長達27年的兩岸交流,10年前定居北京,現擔任合眾國際開發(控股)集團及瑞寶健康産業(控股)集團董事長、中華文教經濟合作促進會會長。

  “所謂‘落地生根,方有機會’”,曹長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也許是定居北京的緣由,他不可能再像改革開放初期大部分臺商一樣在沿海地區開設工廠,而是以超越商人的視野,攜團隊挑起了搭建理想中“兩岸産業最大合作平臺”、實現兩岸企業互惠互利的重任。

  “我就是希望有生之年,把想做的這些事都做了。”這位年逾六十的“別樣”臺商説。

  這一“兩岸産業最大合作平臺”由若干平臺組成。其中最早一個是兩岸援助服務平臺。在大陸,曹長齡整合了海內外著名救援組織的優勢服務,包括排名世界第一的法國安盛救援公司以及大陸近千家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154家120急救中心等,為民眾在世界各地發生人身意外傷害和突發疾病提供專業救援和緊急醫療服務。

  今年6月28日,大陸開放赴臺個人遊已滿3週年。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份,赴臺個人遊累計已達到108.37萬人次。如今曹長齡擔憂,越來越多大陸赴臺個人遊旅客出境前沒有購買無縫隙救援服務。“我下一步要在臺灣設立‘大陸旅客緊急援助服務中心’,希望在大陸旅客赴臺無外援而遇險情況下,能幫上忙。”

  曹長齡認為,兩岸同胞只有在互助情形下才能真正和諧,而援助是深化同胞之誼的最好渠道之一,面對兩岸越來越頻繁的交流,這是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這一“兩岸産業最大合作平臺”還包括:與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搭建現貨商品跨境交易平臺;引進臺灣專業團隊,與國家愛晚工程合作,在全大陸建立“智慧化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服務機構;在天津濱海新區建立兩岸金融及商品中心等。為加速各項目進度,“兩岸産業共同發展基金”正在積極籌辦中。

  2013年9月,首屆“海峽兩岸同胞‘圓夢’大型系列活動”在北京召開,兩岸600余位民間人士參與其中。作為系列活動發起方和主辦方之一,曹長齡表示,希望通過該系統工程,整合兩岸民間商會的活力,共同促成兩岸經貿、文化、公益之間深層次合作,永續發展,共圓中華民族復興之夢。

  從小就聽父親講述參加中國遠征軍跋涉緬甸野人山艱苦抗日的故事,曹長齡感到軍人家庭的教育給其成長帶來深刻影響。10年來,兩岸産業合作平臺搭建中的每件事情,都經過曹長齡積年累月苦心經營。對此,曹長齡説,不計個人榮辱,只希望做兩岸和平使者,為兩岸企業互信、交流與合作搭建互利雙贏平臺,實實在在地為兩岸未來發展做些事。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