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灣旅遊經歷的那些故事

2014年05月07日 08:47:19  來源:大眾日報
字號:    

  邵族語“拉魯(laru)”是祖靈之意。湖中的“拉魯島”為邵族祖先神明聖地。平常不能登上小島,只有祭拜祖先當日,頭目、祭司與族人代表才可以登上拉魯島祭祖祈福。以拉魯島為中心點,一邊形狀像太陽,另一邊則像新月,合稱日月潭。

  日月潭畔,玄光寺下,邵族杜咪公主文化藝術團盡情放歌,遊人可以加入其中乘興歌舞。

  去祖國的臺灣走走看看是我多年的心願。今年4月8日,我與妻子一起參團踏上了美麗的寶島。

  千里尋鄉親

  我村裏的朱立貞、朱立傑、朱憲勝三家居住在臺灣。他們當年是跟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臺灣去的,分別居住在臺北市、高雄市和屏東縣。兩岸“三通”後,立傑大爺、大娘及兒子朱殿英曾幾次回家探親,憲勝大爺將大陸的老伴和孫子朱金涌帶往臺灣。

  世事滄桑,歲月輪轉。立傑、憲勝大爺作古了,立貞姑若是在世也已92歲了。

  我父親在世時,曾和他們有過交往。此次赴臺旅遊,我很想與鄉親見見面。行前,經過多方打聽,得到了朱殿英家原來的住址(他與親屬中斷聯繫),還有朱金涌的住址和一個很長時間一直無人接聽的電話號碼。我特意帶了自己寫的《古鎮楊盤》,書裏記述了我們家鄉的歷史和他們父輩的一些事情。

  到達臺北市的當天晚上,撥打朱金涌的電話無人接聽。按照旅遊行程,第四天住高雄市,此後路過屏東縣。如果他們的住址確定,信件可以先我而到。於是,我分別給朱殿英、朱金涌寫了一封信,第二天遊覽臺北故宮前寄出。

  4月12日,我們到達高雄市已是晚上10點。我向賓館服務生諮詢朱殿英住址的位置,他説距離賓館較遠,晚上尋找不方便。再打朱金涌的電話,依舊無人接聽。又與據説知道朱金涌資訊的林先生聯繫,林先生告訴我,他曾託人尋找朱金涌,但一直沒聯繫上。妻子説:“別找了,他們留給親戚的地址和電話號碼都變了,你找不到了。”

  夜裏醒來,我默默想:如果這次找不到他們,以後恐怕機會更少。再説,他們的親屬都在期待著呢。放棄尋找,那實在遺憾,我不能辦後悔的事。早上8點後就要離開高雄,只有啟程前這段時間可以利用。

  早晨6點,賓館服務生幫助聯繫了計程車,司機先用衛星定位方式搜尋我提供的住址,説沒有左營自立新村61號這個門牌。我説,那也去一趟看看。到了左營自立新村位置,眼前是空地和一座新樓。司機兩次停車詢問晨練老人,他們説,那座新樓便是原來的自立新村,原住居民都搬遷了。我們又來到大樓下,向一位開車正要出行的年輕人詢問,他也説原住戶都遷移了,去了哪不清楚。

  惆悵泛上心頭。妻子看著我説:“死心了?”我説:“這500元台幣花得痛快!我不死心,有機會再來時還找。”

  蘇導的眼淚

  “我親愛的山東的親人,大家早上好!”“好!”鼓掌聲響起。每天早上登上旅遊車,導遊蘇導和我們就這樣互動問候。

  蘇導看上去二十五六歲年紀,她説自己40歲了。乘車途中,她不時解説沿途風光、民俗風情,穿插臺灣的政治、經濟、人文、歷史等內容,大家聽了覺得過癮。蘇導服務週到,大家歡歡樂樂。

  第六天上午,有情況了。9點鐘從臺東市紅珊瑚展示中心出來上車後,蘇導眼含淚水對大家説:“我不得不告訴各位,剛才在紅珊瑚展示中心,有些遊客不到規定時間就出來了,並且,團隊購物放了空單。我剛剛受到最嚴厲的警告,我當導遊以來頭一次遇到。”蘇導説著哽咽了。

  原來,臺灣旅遊機構與定點旅遊品商店有約定,旅遊團隊在商店要停留一定的時間,購買一定數額的商品。不然,認為帶隊導遊工作不盡責,不稱職。

  接下來的幾天裏,車廂內的歡樂似乎減少了許多。大家逛商店守時了,也力爭購買一些物品。離島前一天的下午,同團遊客在免稅商品店選購香煙。我對蘇導説:“今天大家買了許多特産和香煙,首先是因為有用,其中也有對你的一份心意。”蘇導説:“叔叔,在土特産商店和這個免稅商店購物,不計入導遊的業績。”蘇導眼裏又含了淚水。

  “哦。”我的心沉了一下,對她説:“購物放空單,不是你的錯,也不是遊客的錯。”記在蘇導名下的這個責任是誰的呢?

  那天傍晚在車上,由我執筆填寫旅行社裏發的導遊服務徵求意見表,寫完念給大家聽。蘇導聽了連聲説:“叔叔,你寫得真好。謝謝!”“是你做得好。”我説。

  4月15日上午前往機場的路上,蘇導説:“我們團放了三次空單,我的業績是倒數第一。不用社裏説,我已想好怎麼做了。”説著,眼裏又涌出了淚水。

  中午12點開始登機了,蘇導在第一道檢票口為我們送行。我拿出一本《古鎮楊盤》送給她:“作個紀念。歡迎你到大陸來!”“謝謝叔叔!”

  通過檢票口,轉頭看,蘇導眼含淚水,面帶笑容,雙手舉著書向我們晃動著,我再次向她揮手。

  邵族與日月潭

  日月潭湖水如夏日的藍天那般藍得溫吞。

  4月10日上午,我們乘坐“國美”號遊船遊覽日月潭。上船後,看上去40來歲的張船長笑呵呵地説:“歡迎山東的客人來遊日月潭,大家都是漢族吧?你們猜猜我是什麼族噢?”

  “邵族。”

  “對。我們邵族原來居住在阿里山。我們的祖先有一次打獵,追逐一隻白鹿,追到日月潭邊,發現這裡山清水秀,物産豐富,於是,就帶領著族人在湖畔定居下來。”

  張船長停頓一下説:“大家知道,貓熊(熊貓)數量很少,是我們的國寶。可是大家不知道吧,我們邵族人口比貓熊還少,也是國寶哎。現在,我們純血統的邵族人只有283人,加上與其他民族通婚增加的人口,總共才780多人,大家説是不是國寶呀?”遊客們聽著都笑了。

  來日月潭的路上,蘇導介紹説,以前邵族人不與外族通婚,他們人口本來就少,形成近親結婚,影響了人口品質、數量。後來,外族人將天花帶進邵族,造成病亡,使邵族人口繁衍雪上加霜。

  張船長説:“邵族人與其他民族通婚,要感謝宋美齡。蔣介石夫婦很喜歡日月潭,他們在世的時候,每年到日月潭來休假,有時一住幾個月。有一次,宋美齡哮喘病發作了,邵族郎中用本族傳統藥方醫好了她的病。宋美齡很感謝,她得知邵族人口這麼少,這樣下去有滅族的危險。於是,她向‘酋長’建議取消邵族不與外族通婚的約定,繁衍人口,保住邵族。‘酋長’接受了宋美齡的建議,從此,邵族與外族通婚了。”

  張船長説到這裡,手指坐在前面的一位遊客説:“請問這位帥哥,你如果是自己來旅遊的,留在邵族做女婿吧,我們邵族姑娘一個個長得水噹噹(漂亮美麗),給我們生很多很多小孩喲。”

  湖水嘩嘩,一船笑聲。張船長一本正經地説:“我們邵族多生小孩有好處哎。每生一個小孩子,政府獎勵6萬元(台幣),提供撫養費,供應到18歲。”臺灣的這個政策好,它使一個民族免於消亡。

  張船長在電腦上打開一幅老照片,圖片上是日月潭湖面,湖面上有一條小木船,船上坐著蔣介石和宋美齡,他們身後是正在划槳的操槳手。張船長説那個划船的人是他爺爺,爺爺是邵族最好的水手,那條船是當時邵族最好的一條船。蔣介石夫婦每次遊日月潭,都是爺爺為他們划船。遊客聞言,一個個表情上增添了對張船長的敬意。

  其實,那位操槳手不是張船長本姓家族的爺爺。操槳手叫賴瑞慶,為蔣介石夫婦划船多年。蔣介石夫婦遊湖,起初是讓賴瑞慶的堂弟賴萬財給划船,有一次賴萬財喝了點酒,被宋美齡聞出,感到不快,從此,賴瑞慶替代了賴萬財。今天,張船長是與賴瑞慶套近乎。不過,從年齡上講,賴瑞慶在張船長面前是夠得上爺爺輩兒了。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