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創新創業生態大不同 對接合作暢想未來

2016年05月18日 08:54:00來源:你好臺灣網

論壇會場(你好臺灣網 圖)

  你好臺灣網福州5月17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 亞洲合作對話(ACD)工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峰會17日在福州開幕。大會的第三場主題論壇圍繞“青年對話會:創新生態與未來”的主題,由極地國際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張鵬對話動點科技創始人盧剛,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社區北京分社區執行委員、TEDx北京創始人甘傑(James Flanagan),學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趙式隆,秒拍高級副總裁雷濤,幾位業界嘉賓從創新創業的氛圍、資本的運作、創業心態、兩岸創業生態對比、創業領域和類型等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對創新創業的理解,也為兩岸年輕人創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趙式隆被喻為臺灣創業圈的新星。他是臺大電機係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候選人,在無線行動網路上的研究成果被多次寫進4G通訊協定標準中。作為一位教師,他是孕育無數優秀創業家的臺大創意創業學程的共同創辦人。他開設教授APP與網頁程式設計的課程,是校園裏人氣最高的一門課之一。作為創業者,他所創辦的學悅科技目前主要的産品雲端即時反饋系統,是臺灣市佔率第一的領導品牌。作為臺行政主管部門青年顧問團的一員,他也積極參與臺灣的各項創業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目前致力於從不同以往的角度,營造創業的氛圍。

臺灣學悅科技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趙式隆 (你好臺灣網 圖)

  式隆在分享時介紹了臺灣的創業環境。他認為臺灣的創業環境與大陸很相似。臺灣對青年人創新創業的支援也在加大投入往上走,但整個創業市場看起來不成熟。他認為,一個地區的創新創業生態發展到什麼程度,是否成熟可以幾個指標來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獨角獸公司”在所有創業公司中的比例,而臺灣沒有獨角獸公司。“我去矽谷的時候在想,全世界出最多獨角獸公司的地方為什麼是矽谷,矽谷是創業人的聖地。這些創業人到底如何看創業?經過觀察了解,我發現創業人的素質與其他地區相差不多。關鍵還是氛圍。”他用種玉米來比喻創業氛圍,一個好項目像一個玉米,要創業卻不能只管眼前的玉米,因為玉米是風媒花,其結果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創業也同理,不能只管項目,大環境會影響項目成敗。

  在資本運作方面,趙式隆認為臺灣比不過大陸。“一個創始人夠不夠格,要看他向周邊募集資源的能力,其中一項就是資金,以人民幣一百萬,新台幣五百萬作為起點,向四面八方,‘三F’——家人,朋友和莫名投資人,籌集到錢才能讓公司開始走。下一步很痛苦,在臺灣,人民幣一百萬到一千萬中間,是找不到投資人的。投資人也不看好創業公司可以帶來像臉書公司那樣的高額回報。”

  在創業的精神層面上,趙式隆認為,兩岸可能遇到相同狀況,對失敗的定義較矽谷而言是負面的。在矽谷,創業人的失敗很稀鬆平常,僅僅定義為還沒成功。目前來説,臺灣有創業人才,但是整個創業生態的氛圍還沒起來,同時臺灣的內需市場很小,必須走向大陸。“臺灣現在大家還是比較‘小確幸’,想要把市場做大的公司不多,資本又不支援,所以我支援學生過來大陸看看,像我自己也來大陸。”

動點科技創始人 盧剛(你好臺灣網 圖)

  在兩岸創新創業生態如何對接合作方面,動點科技創始人盧剛博士提出,各地的網際網路創業文化都與在地聯繫緊密。多次考察臺灣及世界各地的創業孵化環境之後,盧剛博士認為,臺灣的生活很安逸,也許是依靠上一代人做電子産業的原始積累,讓臺灣的年輕一代的危機意識不夠強,在這點上和大陸創業者有較大差距。“經常舉例説,大陸創業者開咖啡館,也許會説一年之內我要開一百家,打敗某某知名品牌。如果放在臺灣,他會告訴你我開一家精品店就好了,過得很舒服。兩種創業心態不能説對錯,卻可以反映兩岸創業不同的生態環境。”就大陸的公司而言,對臺灣市場了解不多,本身市場大也造成很多創意公司沒有足夠動力去開拓臺灣。同時我們要看到的是,臺灣的市場,付費習慣比大陸好很多。面對大陸市場,不單是臺灣,很多地方來的産品都會擔心水土不服辦。如果真要談合作就要分析大陸創業的優勢和臺灣船業的優勢。臺灣的優勢在於年輕一代的教育水準比大陸的水準更高,更國際化。同時,臺灣的設計感、創新力和創意,這些在大陸都是相對缺乏的。大陸有市場,有人才儲備,有技術,但是設計感不強不好看,這些都是可以和臺灣交流的。

  在談到未來創業年輕人選擇哪些行業更被看好,趙式隆 表示,作為創業者他認為從技術角度出發要看一個新的産業發生很困難。只為創業而創業肯定會失敗。“要看有沒有人需要,東西是首先有人用,然後才是技術手段實現它。從技術看,無法説未來什麼行業會紅。理想來看,我認為創新或創業的目標就是要改變世界,用一種方式讓世界變更好。我最看好的是教育,醫療和農業。我的理由是,想改變世界的階級複製。因為當一個社會的階級翻轉不發生的話,這個社會如一潭死水,沒有未來。教育給予大家公平學習新知識的機會,讓大家站在接近相同的起跑線上。同時,窮人需要健康才能起跑,要吃飽飯才能追趕。這就是我選擇這三個行業的原因。”

論壇會場(你好臺灣網 圖)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