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企業家再聚首——紫金論道 攜手共進

2015年11月12日 09:21:00來源:人民日報

兩岸企業家再聚首——紫金論道攜手共進

  會場外,歷屆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簡介及相關資訊展板一字排開。

  成長型和中小企業合作推進小組簽約儀式。

  一年之約如期而至,11月3日至4日,兩岸企業家再聚南京。

  2天,7個交流與合作推進小組,15場專題論壇,34項合作意向協議, 85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企業領袖、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家及財金學者,論道紫金之巔。

  自2012年起,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以兩岸企業家為主體,以匯聚企業家智慧、加強對話交流、深化産業合作為特色,每一次峰會都有不同主題。這一次,“大佬們”討論的是“創新合作模式,促進産業融合”。

  優勢互補 合作走向縱深

  合作、協調、互補是這兩天聽到的最多的詞,站在橋梁兩端的主角是大陸和臺灣。

  “兩岸産業具備互補優勢,臺灣在全球光電産業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陸是最大的電子産品製造基地及光電産品消費市場;臺灣應用技術型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方面佔優勢,大陸擁有更多基礎研究型人才;臺灣眾多人才熟悉國際慣例運作,擁有跨國工作經驗,大陸擁有大量應屆生,儲備人才資源豐富。”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玉華分析了大陸和臺灣的産業互補優勢,認為兩岸的人才合作能夠促進産業融合發展。

  大陸企業一般沿著“大—強—精”的發展路徑成長,而臺灣企業正好相反,其成長路徑為“精—強—大”。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在論述新形勢下兩岸中小企業合作時指出,兩岸在合作空間、創新模式、資源整合等方面均有值得互相學習借鑒的地方。

  供應鏈決定經貿交往中的地位和走向,而大陸和臺灣都在亞太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那麼,兩者協同合作將創造“1+1>2”的能動效應。對於彼此的優勢和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剩下的就是怎麼做。

  “唯有兩岸優勢互補,才能開創美好未來,攜手合作是未來兩岸必然趨勢!”河南大白鵝集團董事長劉曉國呼籲,加強融合創新,共用和平發展紅利。

  “新的時代,新的希望。透過服務平臺輔導扶植、協助、萌發創新因子,共創新事業,掌握市場商機。”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衫桂非常盼望兩岸中小企業的深度合作和成長性企業的迅速發展。

  搭建平臺 扶植兩岸青年創業

  需要一片土壤,兩岸青年創業才能生根發芽;需要一個機遇,兩岸青年創業園建設才不是空中樓閣。這種前所未有的土壤和機遇就是: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時代。

  “過去,兩岸經濟合作的主要形式為投資與貿易。但在‘新常態’的合作過程中,青年創業創新不僅能為兩岸合作注入新動力,也將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創造出新的空間。”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對兩岸青年創業園期待滿滿。他認為,兩岸青年創業園需要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與呵護,才能為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創業就業提供更好的平臺。

  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已有4個“臺灣中小企業園區”和青年創業園正式掛牌運營。其中,昆山創業園被兩岸企業家峰會中小企業組列為重點推進的重要園區之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將持之以恒,促進兩岸交流,激發青年創業,加快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建設。”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區領導小組副組長金銘指出,我們有一流的硬體設施、優質的服務環境、優惠的扶持政策以及強大的導師團隊,能為兩岸青年創業提供滋潤的土壤。

  青年創業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都是“時髦詞兒”。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許多青年臺商創業的目光。程曦資訊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士軍自2000年起兩度進軍大陸市場,如今在北京、江蘇都設有公司,並於2015年榮獲“江蘇省雙創之星”。“在大陸,網際網路應用靈活,市場廣大,創新活力十足;在臺灣,創意無限,有著根基深厚細膩的第三産業,與大陸同文同種,溝通無障礙。兩者恰好互補有無,碰撞勢必會産生無限可能。”他認為兩岸青年創業的目光有必要放得更遠,要實現中國夢、邁向全世界。

  林易翰自1999年就來到大陸,曾在南京、杭州等地工作。2014年,他決定在昆山自創《咖啡星樂》品牌,從事咖啡文化的傳播。目前已在昆山、杭州、張家港三地開設了分店。“十分感謝昆山市政府,能夠讓我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在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內一步一步實現自我夢想。”

  “一帶一路” 兩岸共話公約數

  總有一些概念是兩岸企業家的“公約數”,讓兩天的討論熱火朝天,讓參加峰會的企業家暢所欲言。“一帶一路”便是這樣的“公約數”。

  “‘一帶一路’對兩岸企業尤其是金融業提供了重大業務機遇和合作機會,兩岸金融業合作具有互補優勢、合作基礎和廣闊前景。”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和廣北説。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將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全新格局,為兩岸金融業的合作和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行長蔡榮俊説。

  “一帶一路”之所以成為兩岸企業家口中的高頻詞,原因之一就是臺灣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位置,臺企通過福建、上海自貿區,有利於開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廣大市場。

  討論中,臺灣企業家更是爭相呼應,在討論中力陳臺灣的優勢及特點,紛紛想搭上這一絕佳發展機遇的班車。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將更強化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臺灣有潛力發展成為第二大境外人民幣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信託金控副董事長薛香川説。

  “‘一帶一路’建設投資需求龐大,臺灣金融業可以發行債券或購買債券,增加資金的去處。臺灣可借用大陸龐大的市場,提供臺灣金融業服務客戶的機會。”臺灣企銀董事長朱潤逢説。

  如何既實現“合作”,又實現“共贏”,根本途徑就是:努力維護好相關方的利益。“大陸和臺灣的相互合作,絕不存在單方面讓利,而是朝更大願景的互利共贏前進,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合作。”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説。

  “捆綁”,是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的好法子。但這個“捆綁”的概念不僅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命運共同體”。“兩岸中小企業要在融入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以資本合作為紐帶,共鑄面向全球市場的品牌,共用大陸經濟發展中的改革和市場紅利。”富通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認為,要打造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轉型版”和“升級版”,實現兩岸中小企業的技術融合和市場融合,就要守望相助、互惠互利。

  提升層次 擴大參與受益面

  論壇第二天,一份大禮不期而至:國臺辦發佈消息,兩岸領導人將於7日在新加坡會面。像是催化劑一般,峰會“開鍋”了,兩岸企業家紛紛為即將到來的會面“點讚”。“兩岸領導人的會面,真正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性創舉!”兩岸企業家峰會顧問、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指出,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聚會。過去66年,兩岸從原來的互不來往,到以往7年半,雙方交流逐漸頻繁,真可謂一天比一天親切。“老百姓普遍希望兩岸領導人維護和平發展大局。”作為中小企業代表,盛泓京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家蓁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能夠推動兩岸中小企業更多的合作。

  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峰會並提出三點希望:一要堅定兩岸經濟合作的信心,二要努力提升兩岸經濟合作層次,三要努力擴大兩岸經濟合作的參與面和受益面。俞主席的話為兩岸未來經濟交流與合作指明瞭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2015紫金山峰會是一次契機,一次讓兩岸企業家智慧結晶開花結果的契機。兩岸企業家堅信,兩天的討論只是起點,未來兩岸間可以合同協作、互利共贏的空間,不可估量;8項共同倡議和34項合作意向的簽訂只是開端,關鍵還在於堅定不移地把惠及兩岸的政策落實下去,真正打通兩岸間的“任督二脈”,共創兩岸經濟繁榮、和平發展的美好明天。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