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臺漁業項目對接:以彼之長補己之短

2015年09月15日 09:4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浙臺漁業項目對接:以彼之長補己之短

  圖為現場。 謝盼盼 攝

  中新網杭州9月14日電 (記者 謝盼盼)“浙江擁有充裕的勞動人口和龐大的消費市場,而臺灣擁有精湛的漁業技術、科技化經營管理、創新行銷理念等。正因兩岸漁業互有優劣勢,(所以)取對方之長,補己之短,合作互補,乃為雙贏之道。”在14日浙江杭州舉行的浙臺漁業産業項目、技術合作對接會上,臺灣總漁會理事長黃一成如此表示。

  而今年的浙臺漁業産業項目、技術合作對接會更是將黃一成的話,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當日對接會上,由浙江和臺灣的遠洋漁業、水産養殖等企業或協會、漁會代表分別簽署合作意向或協議,共簽署了4個協議。

  黃一成對此次浙江與臺灣的漁業産業、技術合作非常看好,他表示,“浙江與臺灣一衣帶水之隔,兩岸漁民交往密切,漁業發展各有特色,有很強互補性,交流空間相當寬闊。”

  漁業對於浙江和臺灣而言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大産業。臺灣地區的漁業産量近幾年約在140萬噸左右,遠洋漁業是臺灣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臺灣的遠洋漁業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作為傳統漁業大省的浙江亦毫不遜色,數據顯示,2014年浙江漁業總産量570余萬噸,漁業經濟總産出1840多億元。

  由於發展歷史久,捕撈技術好,並且設備先進,臺灣漁業一直具備較強競爭力。

  面對臺下的浙江漁業企業,黃一成“推介”起臺灣漁業,他稱,臺灣的遠洋漁業無論技術水準還是生産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儘管如此,黃一成話鋒一轉,“但由於養殖成魚需要廣大土地或水域面積和人工,面對大陸的土地優勢、充沛勞力,加上資金與技術等有利條件,展望亞洲與全球市場,兩岸也應加強養殖漁業合作模式。”

  “合作互補”成為黃一成口中數次出現的關鍵詞,與此同時還將浙江稱為擁有充裕的勞動人口和廣大消費市場的省份。

  在此次簽署的協議中,也有關於銷售意向的協議,其中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岳祥就與臺灣鮪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臺灣超低溫養殖石斑魚在大陸市場銷售的合作意向協議。

  曾岳祥表示,臺灣漁業是大陸遠洋漁業的楷模,儘管技術先進,但臺灣消費市場有局限性,開發大陸市場將是臺灣漁業必然的選擇。

  在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童加朝看來,浙江和臺灣漁業産業合作更是前景廣闊。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浙臺漁業合作正不斷向縱深推進。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與臺灣總漁會曾先後簽署了漁業合作協議和海上漁事糾紛處理協議。此外,2014年5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與浙江省臺辦批復設立“浙臺(象山)漁業合作示範區”之後,今年4月,國臺辦和農業部又批准象山合作示範區為國家級“海峽兩岸漁業交流合作基地”。

  童加朝稱,此次浙臺漁業産業項目、技術合作對接會,正是要通過浙江與臺灣總漁會共建的合作載體,為浙江與臺灣漁民、漁業行業組織、漁業企業牽線搭橋,促進浙臺漁業優勢互補,為浙臺漁民帶來更多福祉。(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