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兩岸引資又引新 浙江蒼南“雙海雙區”彎道超車

2015年07月02日 16:5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溫州7月2日電 (李婷婷 楊青)6月,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桃湖村,350畝的桃湖臺灣農業示範園上,從臺灣引進的幾十畝馬鞭草像一片紫色的海洋。每到週末,這裡遊人絡繹不絕,僅今年“六一”兒童節就接待了4000多名客人,被當地稱為“蒼南的普羅旺斯”。

  幾年前,該示範園的負責人蔡德陽正在思量轉型升級,想要做觀光農業卻毫無頭緒。經蒼南縣對臺服務中心招商引資,引入臺灣專家的理念,以單純一産轉而實現三産融合,帶動旅遊、觀光、創意文化等,最終效益達到幾十倍增長。

  蒼南作為沿海地區,有著近17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寶島臺灣與其隔海相望。“蒼南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必須要跳出蒼南審視蒼南的發展,以更新思維、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來謀劃。”在溫州市政協副主席、蒼南縣委書記黃壽龍看來,蒼南身處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區和海西經濟區範圍內,為海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對接臺灣也是其趕超發展的有效平臺和主要抓手。

  從長三角“末梢”走到海西區“前沿”

  蒼南縣地處浙江省“南大門”,是浙江海洋大縣、人口大縣。據數據顯示,該地每人平均GDP接近4000美金,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而浙江省每人平均GDP已接近8000美金。坐擁區位優勢的蒼南敏銳地認識到:如果按部就班,就可能處處被動,步人後塵。所以尋找一條能“彎道超車、跳躍爬坡”新路子來實現跨越發展,是其一直以來的發力點。

  與浙江北部地區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不同,蒼南有自己的考慮。“我們處在長三角經濟區最末端,接受區域輻射和帶動效應不明顯。要跨越發展,就要走一條不同的路。”黃壽龍認為,相比長三角經濟圈,融入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即海西經濟區)是蒼南更好的選擇。

  國家海西經濟區戰略于2009年由國務院出臺,輻射海峽西岸的福建和江西、浙江、廣東等部分地區,旨在發揮兩岸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優勢,促進經貿交流。蒼南則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于2011年5月設立了浙江省內首個浙臺經貿合作區,以此為平臺實現“雙海雙區”戰略,一躍成為浙江發展海洋經濟、對接海西的“橋頭堡”,並成為實現打造浙江美麗南大門目標的重要推動力。

  看“天時”,上世紀90年代初,臺商以廣東東莞為基地,形成了東莞臺商集聚區;九十年代以來,以江蘇昆山為基地形成了臺商新一輪的集聚區。現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推出,則迎來了第三波臺灣産業轉移,包括高新技術産業、現代農業、優質服務業等。在黃壽龍看來,臺灣向大陸實施的新一輪轉移,蒼南有近水樓臺之優勢。

  看“地利”,蒼南與臺灣一衣帶水,境內霞關港與臺灣基隆港僅相隔120海裏,是浙江省離臺灣最近的港口,和臺灣兩地氣候條件類似,具備開展現代農業、現代海洋漁業、濱海休閒旅遊和現代服務業、對臺海上貿易等項目合作的獨特資源稟賦。

  看“人和”,蒼南與臺灣同屬閩南語系,境內有臺胞臺屬數萬人,兩岸文化同源、習俗相近。且蒼南三次産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民間資本雄厚、市場經濟意識較濃,與臺灣開展産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的前景被看好。

  這些優勢,使得蒼南始終以“先鋒者”的姿態,跑在浙江省海西經濟發展的最前沿。

  借臺灣理念技術管理提升傳統産業

  臺商呂如仙經營的日月潭農莊,坐落在蒼南橫陽支江日月島沙洲附近的嶺前村。

  “你在谷歌地圖上搜這個地名,很神奇的是,衛星地圖顯示的沙洲形狀。剛好像是一個月亮,一個太陽。這個‘日月島’倒跟臺灣的‘日月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呂如仙介紹,蒼南的“日月潭”農莊項目于2013年開園,農莊規劃總面積約1600畝,總計劃投資8000多萬元,她在農莊建設中引入了臺灣農業經驗,以發展現代高效精緻生態農業。

  根據四季變化,園區內開闢冬天的草莓園,夏季的荷花區,春秋的果子樹園區……為突出休閒,園內設有餐飲的主題模組,配有國外進口的兒童遊樂設施。另外,還設有花海觀光、可愛動物遊樂區、露天汽車影院休閒等區域。

  “在注重休閒觀光的同時,每年我們也會請來臺灣的專家,帶來最新的農業科技和生産技術。”談起來蒼南投資的原因,呂如仙説,2009年蒼南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設立以後,當時蒼南縣政府組團去臺北考察精緻農業,希望她將臺灣農業的好項目、好理念帶到蒼南。

  “來這之後,我就心動了。臺灣農民創業園有很好的土地資源。政府對臺商的服務也很到位,還專門成立了對臺服務中心。”呂如仙笑著説,“現在霞關港列入國家級更開放管理措施試點口岸後,臺灣很多熱帶水果也能跟大陸實現低價流通,我們打算引進多種臺灣特色食品。”

  日月潭農莊捎來了臺灣的生態農莊理念。“我們的農業種植方式一直保持著農耕時代的小農意識,而臺灣的現代精緻農業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引進現代農業,學習現代精緻農業的管理方式。”黃壽龍表示,這好比是鯰魚效應,激活當地種植業的活力,符合縣裏的産業規劃和今後發展方向;更為關鍵的是兩地氣候相似,農業項目可比度高,可操作性強。

  近兩年,隨著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聲名鵲起,各路臺商紛至遝來,包括醫療衛生、幼兒教育、養老護老等等,都為蒼南人帶來了提升發展、改善生活的“先行”效益。

  “我們和臺灣之間的合作,不局限在資金,還在理念、技術和管理上的合作。”蒼南縣龍港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丁許遠介紹,對臺合作側重於項目的綜合性,要把蒼南本地情況和臺灣優勢産業相結合,“比如農業以及民生項目,我們用臺灣先進管理理念、浙商回歸的資金、加上本地在土地流轉和種植管理上的經驗,以三者融合的模式進行合作,提升傳統産業。”

  搶佔先機實現兩岸合作新跨越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對臺經貿合作,蒼南以領跑姿態融入海西,實施“雙海雙區”戰略,探索出了又一個“蒼南樣本”。

  2012年11月,按照“兩區四平臺”的戰略定位,蒼南在浙江省率先編制完成了《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發展規劃》,指出要推進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開發建設,著力將其建設成為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海西”經濟發展先行區,建成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國家級對台貿易口岸和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四大平臺”。根據這個夢想藍圖,“三核心三走廊”是其空間佈局方面最突出的特點。

  “三核心”,指龍港新城、靈溪新區、馬站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連接“三核心”的三條走廊,“78省道生態産業走廊”、“龍金大道塊狀特色製造業走廊”、“黃金海岸線海洋經濟走廊”,串聯起各條産業帶,形成輻射全縣、“一區多園”對接臺灣産業轉移的巨大空間平臺。

  另外,蒼南縣出臺鼓勵臺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文件,建立招商引資責任制和臺資項目落地領導全程負責制及綠色通道制度。積極組團參與浙洽會、廈洽會等各種兩岸經貿交流展會活動,並組團赴臺灣交流對接活動,邀請國內臺商協會、臺企負責人和臺灣本島的企業、團體、單位來蒼南考察交流。

  引得臺商來,還要落得了地。在規劃建設、用地用海、港口貿易等方面,蒼南也實行更加優惠、更加方便的政策規定,形成了吸引臺商和各路資本投資的價值洼地。在蒼南投資的溫州臺商協會許燦欣會長認為,蒼南縣委、縣政府對臺商的支援,體現在速度、效率上,公司的項目審批16個工作日內完成,2個月內完成正式批文轉接手續,為臺資企業建設投産贏得時間和先機。

  截止目前,蒼南全縣已引進臺資項目28個,總投資33.78億元。項目涵蓋現代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産業。今年7月,“2015浙江臺灣合作周”期間,蒼南也將繼續作為主分會場,舉行臺資項目落成儀式暨招商推介活動。

  “融入‘海西’就有‘東西’。”黃壽龍的這句話,如今正一步步成為現實。根據當地政府規劃,到2020年,浙臺經貿合作區將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000億元,其中海洋經濟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35%,財政收入100億元以上。從長三角“末梢”走到海西區“前沿”,加快承接臺灣第三波産業轉移,實行“雙海雙區”戰略,蒼南正以先行者的姿態,在浙江省對臺經貿合作中率先探索,贏得先機……(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