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只有永遠的遊牧企業 臺灣經濟與臺商危矣

2015年06月30日 14:24:00來源:新華網

  臺灣《旺報》一篇題為《只有永遠的遊牧企業 臺灣經濟與臺商危矣!》的評論稱,臺“經濟部”23日公佈外銷訂單數據,5月分外銷訂單較去年同期衰退達5.9%,是22個月以來最大減幅,其中又以對大陸地區的接單衰退11.6%最為嚴重;而稍早公佈的出口金額,同樣出現衰退,且大陸地區出口衰退亦嚴重。不論是從數字或已發現的現象面解讀,臺灣與臺商都面臨大陸自主供應鏈漸趨成熟、經濟增速減雙重壓力,應趕快因應調整。

  去年下半年,臺灣經濟表現較預期佳,“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經濟預測值難得的往上修正,影響所及,今年初對全年經濟表現的預估也偏樂觀,但上半年快過去了,實際表現顯然遠不如預期。

  以佔臺灣地區內內生産毛額(GDP)6成左右的出口看,從2月至今,每個月都衰退,4月甚至衰退幅度達11.7%;統計1到5月,出口衰退幅度達5.7%。而展望未來,出口的領先指標外銷訂單已連續兩個月衰退,顯然出口不可能太快好轉。

  雖然出口的衰退,有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但如果深入再看,5月出口衰退最嚴重的地區是大陸,衰退幅度達8.2%;統計1到5月,對大陸出口衰退6.9%,雖然較對歐洲、與東協的衰退幅度少,但出口大陸佔臺灣整體出口的4成之多,因此其對臺灣整體經濟的影響遠大於其他國家。

  而臺灣對大陸出口衰退擴大,固然有著大陸經濟放緩的因素在內,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大陸産業與企業的成長與進步,所謂的紅色(自主)供應鏈日益興盛;而大陸近年逐漸調整經濟體質,傳統上的製造、出口模式逐步被內需消費及新創事業替代,臺商與臺灣企業未相應提升、調整,終而導致今日的結果。

  過去數十年來,臺灣與大陸之間是以“投資帶動出口貿易”方式發展兩岸貿易。臺商赴大陸投資設廠,生産商品出口,但從臺灣進口主要的中間財與機具設備,重要的技術與客戶都掌握在臺商手上。

  但多年下來,大陸已逐漸掌握技術併發展出強大的製造能力。最明顯可看出此變化的應是面板産業。臺灣的面板産業在全球的市佔僅次於韓國,但這幾年大陸本土面板廠商已崛起,華星光電、京東方等廠商興建的8代、8.5代廠紛紛開出産能,臺灣面板出口大陸當然會受影響。一葉知秋,面板産業的情況發生在各個傳統産業、電子産業零組件體系。

  從全球各後進國家的産業與經濟發展歷程看,這種進步與“替代效應”必然會發生;臺灣也曾經從先進國家的投資中汲取、學習技術與經驗,才有今日的技術與進步。

  重點在先進國家的企業是否能持續進步、保持領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不少臺商,即使不是毫無進步,但進步也是有限,結果就很容易被超越與取代。

  20多年前,許多企業從臺灣出走赴大陸投資,為的是大陸龐大又低廉的土地、勞力;但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提高,成本也隨之上升,許多臺商從沿海至沿江,再到內陸,現在則想望著越南、柬埔寨等成本更低的國家;一路追逐的是低廉的勞力與土地,而非追求技術的提升、附加價值的增值、品牌的建立。

  臺商既不願投資亦無能建立一個後進者難以超越、替代的門檻,最後就落得“逐低成本而居”的遊牧企業,永遠在尋找成本更低廉、更落後的投資地,無法長治久安。

  結果我們看到的就是:幾年前大陸提高環保法規標準,一大批臺商被“洗出場”,有些甚至被稱為“連夜逃回臺灣”;待大陸提高勞動標準、工安法規,又洗出一大批臺商。這幾年臺商到大陸投資案件年年減少,中華徵信所2013與2014年大陸臺商經營情況,結果是中大型企業有超過6成虧損或零獲利,如加上微型企業,大概有8成臺商是虧損。

  除了傳統製造業領域的受挫外,大陸近年開始轉型,要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消費,同時大力提升創業,北京中關村的創業大街、推陳出新的“孵化器”(類似臺灣的育成中心,協助新創事業),其熱絡程度不下于美國矽谷,臺灣的企業與臺商,顯然也未掌握到此變化趨勢。

  從幾個貿易數字的變化與臺商在大陸發展的現況看,臺灣經濟與臺商確實面臨相當的風險與危機;當大陸産業持續、甚至是飛快進步,大陸經濟與社會體質調整轉型之際,臺灣與臺商如果只能繼續遊牧,危矣!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