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淘寶被罰騰訊步後塵 陸資赴臺之路囧之又囧

2015年06月23日 15:12:00來源:新華臺灣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騰訊在臺灣的子公司將面臨臺“經濟部”投審會的審查,若“違規”輕則罰款處理,重則需從臺灣撤資。此前,阿里巴巴和淘寶網就曾被認為隱瞞陸資身份而遭開罰並要求撤資。

  儘管開放陸資赴臺已有6年之久,且投資正面效果顯著,但陸資赴臺之路依然步履維艱,被盯上的陸資企業也遠不止這3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臺灣社會對陸資的“矛盾心態”。

  據了解,阿里巴巴臺灣分公司于2008年以新加坡公司的名義到臺灣註冊,去年在美國上市,早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但臺投審會仍然以股東結構申報不實為由,向阿里巴巴開罰,並限期在8月24日前撤資,但可再以陸資身分重新申請來臺。因港商淘寶網臺灣分公司也未依陸資許可辦法,投審會開罰24萬元,同樣要求限期撤資。

  其實阿里巴巴遭罰的境遇也只是陸資在臺灣的縮影。公認的是,陸資的投資條件不如僑資、外資寬鬆。比如針對騰訊躺槍,臺灣投審會解釋説,其在臺子公司以陸資身份登記沒問題,但核準業務並未覆蓋即時聊天應用——微信,如果該軟體應用從事一些商業活動未經批准,則公司將面臨處罰甚至被驅逐出臺灣。

  那臺灣是真的抗拒陸資赴臺嗎?也未必。島內已經多次到大陸招商,比如當局希望大陸企業參與“愛臺12項建設”,畢竟臺灣如今投資不足、經濟不振,也需要引進資金拉動建設。而且投審會公佈最新統計指出,去年陸資在臺投資事業貿易達新台幣281.28億元,顯示陸資來臺投資具正面效果。

  目前,臺灣開放陸資的項目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公共建設等204項。經濟部門負責人鄧振中表示,目前臺灣對陸資有六大管理機制:採事前許可制、可採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投資超過一定比率視同直接投資、訂定防禦條款、若陸資投資人在臺無營業所應委任律師或會計師辦理申請事項、事後管理機制。

  説到底,臺灣希望陸資赴臺,但又對陸資卻管理從嚴甚至從苛,禁忌領域頗多,可以説是又愛有怕。由於意識型態與經濟安全等不同面向的考量,臺灣內部對於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並沒有一致的共識,以致此政策開放迄今,顯得左支右絀。淘寶被罰、騰訊“中槍”,説明臺灣既希望坐享兩岸關係紅利,又懼怕又設防,陷入窘境。

  陸資企業在臺設立子公司,聘用當地員工,採購當地商品,幫助島內商品業界走出去,本來是雙贏的舉措,也是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支援。若因非經濟因素,就要求蒸蒸日上的阿里巴巴及大陸資本撤離臺灣,損失最多的是臺灣經濟體自身。引資都設限,沒有源頭活水,怎麼搞活島內經濟?

  據稱,臺“經濟部”原本想推動鬆綁僑資、外資來臺投資限制,但受陸資案例影響,也沒有了下文。有人説,這是閉關鎖島的心態在作怪。臺當局一直以“安全”等理由阻撓陸資入臺,無疑沒有遠見。畢竟在一體化的“地球村”,網路經濟早已無遠弗屆,臺灣主事者應及早改變觀念,抓住機會吸納各方資金全力去拼經濟。

  有臺媒直言,整個事件看似“依法行政”,若從經濟發展的格局來看,遠遠跟不上世界開放的腳步。以這樣的格局,臺灣如何擁抱經濟的國際化大潮,拿什麼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