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峽兩岸展覽業者在廈“搭橋”

2015年05月21日 14:12:00來源:東南網

海峽兩岸展覽業者在廈“搭橋”

  兩岸合作已經成為廈門會展業的一大亮點

  本週二,海峽兩岸展覽業“搭橋”第二次會議在廈門舉行。這是在去年臺北進行了首次“搭橋”後,兩岸業者的又一次高規格面對面交流碰撞。

  導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搭橋”會上,兩岸會展業形成了更多的共識,合作交流也進入了常態化階段。其中,擁有地緣優勢並在會展業中蓬勃發展的廈門,更是將扮演“橋頭堡”的角色。

  常態化“搭橋”會每年輪流舉辦

  據介紹,本次“搭橋”會議是一次高層次的對接,由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臺灣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和臺灣貿易中心共同主辦。

  導報記者了解到,本次“搭橋”會議後,兩岸會展業者形成了更加緊密的合作。其中,明確了雙方組織架構及議事規則,雙方一致同意,每年輪流在兩岸舉行一次展覽業“搭橋”工作會議,同時,建立兩岸展覽業資訊交換機制,定期公佈並交換兩岸展覽業動態、政策、兩岸經貿統計數據等資訊。

  “雙方還將儘速推動搭橋項目的篩選和實施。”與會人士表示,兩岸在展覽業人才培訓方面也將加強交流,並逐步開展會展課程、畢業生崗前培訓等合作。“這些共識表明,兩岸的合作已經從自發、鬆散的狀態,轉向了規範和常態化。”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表示,在組織機制上,他們已經成立了相應的統籌規劃、行業調研、綜合協調、地方協調等不同的小組,為進一步的合作提供保障。“兩岸會展業‘搭橋’,廈門是一個很好的橋頭堡。”袁再青解釋説,這些年,廈門會展發展呈現出很好的勢頭。加強與臺灣交流,可以擴大廈門會展業的影響,提升廈門辦展的品質和水準。

  互補性 合作辦展拓展國際空間

  業內人士介紹,臺灣會展産業已經有40多年的發展經驗,而大陸市場空間廣闊,如果將臺灣會展業的“服務”與大陸的“規模”結合,必會創造出新的亮點。

  “非常有活力,年輕化,貼近國際潮流。”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副會長王暉看來,臺灣辦展理念處於領先地位,但絕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還在不斷開拓並引領市場,這是很值得大陸展覽業者學習的地方。

  比如,在綠色會展上,大陸不少城市和企業還停留在構想、口號等層面,而在臺灣已變成實在的成果和標準。

  袁再青建言,大陸會展業在國際化、經營額、影響力上還是比較低,這方面可以與臺灣業者進行更多互動交流,雙方合作辦展、共同拓展國際空間。“兩岸合作,可以讓雙方的展覽業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更具有競爭力。”臺灣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葉明水坦言,廈門與臺灣已經有很多項目在合作,但是還可以更多更深入。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更多項目在廈門或臺灣落地,形成更重要的商貿平臺,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市場化 成熟的展會能自立自強

  目前,兩岸會展業合作方式主要包括臺灣企業在大陸辦展、大陸企業到臺灣辦展、展覽相互代理及籌組買主團相互參觀展覽等方式。

  業內人士表示,大陸的參展商、買家等,逐漸成為臺灣展會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兩岸在市場化方面合作呈現出一個非常良好的前景。

  “兩岸合作發展速度很快,但仍遠遠落後於市場、業界和産業的實際需求。”該業內人士建議,希望臺灣方面的政策能進一步適應潮流發展,如果沒有綁手綁腳的話,相信兩岸會展業還會有更迅猛的發展。

  “兩岸合作的良性發展需要建立在市場化基礎上,政府輸血畢竟不能長久。”王暉坦言,目前大陸還存在一些大而不強的會展,表面熱鬧,但實際成效不高,其背後依靠的是政府源源不斷的輸血。

  王暉認為,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弱化兩岸會展業合作的市場化努力,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阻礙了民間資本的活力。這方面可以借鑒臺灣會展業在市場化上的經驗,改變政府參與過多的局面。“市場化是大家共同的目標。”葉明水錶示,在政府補貼方面,臺灣對新展開始會有補貼,但會逐漸市場化。因為真正成熟的展會會逐漸長大,並最終自立自強。(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