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安徽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 培育臺資“新熱土”

2014年10月16日 10:37:00來源:安徽日報

  安徽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臺胞投資環境,維護臺商合法權益,擴大皖臺合作、促進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

  真情維權解糾紛

  “600多萬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多虧了臺辦幫忙,我們企業才能順利討回欠款。”10月13日,在淮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湖工業園內,臺企今一紡織製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林美華告訴記者。

  此前,該企業與大慶一家建築安裝公司存在施工合同糾紛,欠款639萬元遲遲難以追回。省臺辦及淮北市臺辦得知後,積極幫助協調,通過國臺辦及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多方努力,終於在今年9月成功化解了這件歷時3年的債務糾紛。

  在另一件福建超大農業集團與我省科研院所因合同糾紛産生的涉臺求助案中,省臺辦同樣及時出面介入,促成當事雙方化解矛盾,達成了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經營的協議。讓投訴變投資,一件對簿公堂的案件,變成了合作共贏的好事。

  “近年來,我省不斷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實施細則,堅持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優化臺胞投資環境,有力促進了皖臺交流合作和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 ”省臺辦投訴協調處處長吳敏説。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我省建立了重大臺商投訴案件領導掛牌督辦和包保責任制,對重大臺商投訴案件,由省臺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定相關市和省直部門負責同志掛牌督辦,嚴格落實包保責任,確保臺商合法權益。

  近3年來,全省臺辦系統共受理臺商投訴案件222起,結案207起,結案率超過93%,一批情況複雜的重大臺商投訴案件得到了圓滿解決,受到臺商廣泛好評。

  週到服務暖人心

  “來安徽20多年,深深感受到投資環境越來越優、各項服務越來越好。 ”10月14日,已經88歲高齡的合肥市臺商協會首任會長譚壽榮老人感慨良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譚壽榮就來到安徽投資發展。回憶起過去的情形,他説,那時候有些政策仍然不是很完善,去職能部門審批辦事,經常遭遇冷眼和推諉扯皮,一個文件蓋十多個章、跑幾十趟是“家常便飯”。而如今,這些情況都有了很大改觀。

  近年來,省政府各有關部門不斷深化改革,簡化臺胞來皖投資行政審批,放寬市場準入,臺胞來皖投資便利化水準逐年提升。省發改委加強對臺招商引資産業指導,開展相關政策宣講培訓,省教育廳積極為臺商子女入托入學提供便利,省人社廳依託陽光培訓、校企對接等平臺,幫助臺資企業緩解“用工難”……

  這些都讓譚壽榮老人倍感振奮,仍然堅持在商業一線的他説:“趕上了眼下的好時代,雖然我已一把年紀,但還是忍不住要再去打拼一番。 ”

  在為廣大臺胞臺商的服務中,各級臺辦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不斷創新工作,積極為各地對臺交流、招商牽線搭橋,努力營造臺胞臺商在皖的溫馨“娘家”。

  日前,來自臺北的楊夢茹女士在淮北市臺辦的大力幫助下,找到失散多年的九旬姑姑,這讓楊女士格外感激。她告訴記者:“身邊很多臺灣朋友在大陸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難題,第一反應就是找臺辦,對方也總是第一時間回應,不遺餘力幫助,這讓我們倍感親切和溫暖。 ”

  交流合作譜新篇

  “我們在安慶的工廠已經連續5次追加投資,今年增資10億元人民幣興建‘PET’項目,預計年産值超過40億元,將成為在大陸最大的生産基地之一。 ”臺灣旺旺集團合肥分公司總監潘家紅告訴記者,對於在安徽的發展,他們充滿了信心。

  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催生了皖臺經貿合作的持續升溫。據省臺辦統計,2013年全省實際利用臺資10.36億美元,同比增長2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3.1個百分點。今年1月至8月份,全省新批臺資項目26個,實際利用臺資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0%,臺灣已成為我省第二大境外投資來源地。

  在我省臺辦系統的積極爭取下,2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和7個省級臺灣工業園獲批設立,築巢引鳳吸引了大批臺資企業落戶。臺胞在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也不斷拓寬,正由傳統密集型産業向電子資訊、新能源、環保等高科技新興産業拓展,有效促進了我省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密切頻繁的經貿往來帶動了皖臺兩地全方位的交流聯繫。目前,合肥、黃山每週往返臺灣的航班已達16個,蕪湖、馬鞍山、銅陵等港口開通了與臺灣的貨運直航。去年臺灣來皖遊客達到74.9萬人次,臺灣連續多年成為我省第一大境外遊客來源地,“兩岸一家親”理念在安徽對臺交往中得到生動體現。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