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民宿業淘金“個人遊”

2014年09月23日 15:26:00來源:福建日報

  與“主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品茶,拉家常,聊八卦,享受地道的土家菜……近年來,源於日本、興盛于臺灣的“民宿”概念正席捲而來。然而,民宿蓬勃發展而蘊含的巨大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淘金者,也不斷抹殺了民宿的文化性。

  16-17日,首屆兩岸民宿發展與合作高峰論壇在廈門鼓浪嶼舉行,200多名來自兩岸旅遊市場的民宿業者齊聚一堂,圍繞兩岸民宿合作商機、民宿活化利用歷史建築、呼籲立法引導民宿健康發展等話題開展了深入探討。兩岸業者在簽訂合作協議後,也達成了共識——民宿除了賺錢外,更多的是對於土地、生態、文化的期許,兩岸業者攜手淘金“個人遊”的同時,也要挖掘民宿的文化基因,幫助民宿找回自己的魂,留住“鄉愁”。而政府的有效引導,則是深受業界期待的破局之路。

  兩岸民宿攜手,淘金“個人遊”

  “第一次住在這樣別致的小旅館中,很喜歡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淌進小窗的感覺,讓全身心都放鬆下來!”4年前,在鼓浪嶼國際青年旅舍體驗了一番後,署名“臺南夫婦”的住客在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而4年後,一場兩岸民宿發展與合作高峰論壇在鼓浪嶼召開,100多位臺灣民宿業者結伴來廈門尋找商機。這是兩岸民宿業界進行的首次專業交流活動,臺灣幾乎所有縣市都有代表前來,大陸方面也有來自北戴河、青島、深圳、麗江等多地的民宿業者參加。民宿業者都希望能夠在此次高峰論壇上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從“臺灣個人遊”的大陸市場上分到一塊“蛋糕”。

  據鼓浪嶼家庭旅館商家協會會長許一心介紹,目前到臺灣個人遊的遊客需要通過旅行社辦理證件,通常就通過旅行社訂了臺灣的標準酒店,“由於資訊不對稱,大陸游客對臺灣民宿的資訊了解太少,自然也無從入住民宿。”

  “廈門其實是一個適合作為兩岸‘合作轉机站’的城市。”在臺灣民宿協會全臺聯合會創會理事長陳汝濱看來,廈門的旅遊業行情年年見漲,如果能通過這裡的民宿同行把來廈旅遊的遊客介紹到臺灣一遊,“我們非常願意為有這方面需求的遊客提供線路安排、住宿等旅行相關服務”。

  臺灣民宿協會秘書長黃正聰則表示,目前大陸游客赴臺遊,在付款、結賬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障礙,但臺灣民宿業者看好廈門作為“旅遊轉机站”的作用,將在廈門設立辦事處或者通過廈門的業者來代理服務,這樣兩岸民宿業者即可互相介紹客源,建立合作發展的常態機制、推動品牌建設與行銷推廣等等。

  民宿迅猛發展,卻漸失了“魂”

  “兩岸合作,將會是一個多贏的局面。”鼓浪嶼家庭旅館商家協會副會長董啟農認為,此次能夠深化合作協議,關鍵的前提是廈門民宿業這幾年的迅猛發展。

  民宿,在廈門一般被稱作“家庭旅館”。董啟農説,近年來,廈門市家庭旅館發展方興未艾,從鼓浪嶼開始,向外延伸到廈門島內的曾厝垵、黃厝以及島外的廈門北站周邊區域、集美學村等地。據不完全統計,在營業中的家庭旅館已超過1000家,其中尤以鼓浪嶼最為集中。鼓浪嶼家庭旅館從2008年真正起步,目前這個面積僅1.87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已有家庭旅館近400家。

  “不是因為住宿條件有多好、價錢有多划算,僅僅是為了跟‘主人’聊聊天,從中找到在城市中迷失的自己。”這是一位背包客旅遊時選擇民宿的理由。在相當一部分研究者、遊客心裏,這才是民宿的魂,也是民宿業在短短十幾年間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參加論壇的不少專家認為,巨大的商機吸引了一批投資者的不同應對措施,民宿業的魂也在漸漸喪失。

  這主要表現在民宿的文化基因正在被抹殺。以鼓浪嶼為例,目前鼓浪嶼民宿的經營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創業者為主,他們更注重經濟利益,根據遊客的需要不停進行自身改造,雖然帶來了更多的客源和收入,但漸漸地失去了本身的個性,變得千篇一律,並且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産生了一系列安全、水電、秩序混亂等問題。另一類經營者還有著最單純的“民宿夢”和“懷舊夢”,但是這一類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彭青認為,我國旅遊者既喜歡文化性、歷史性濃厚的民宿,又要求享受現代化便利,讓經營者無所適從,很多民宿在多次修改後變得有些“不倫不類”。

  此外,政府的強制保護或多或少也扼殺了民宿的多樣化。許一心説,一份鼓浪嶼的規劃中,連家庭旅館用什麼樣的遮陽傘、燈光等都作了規定,“我們的家庭旅館之所以有魅力,就在於所有的店主和消費者共同創造了一個多樣性文化。如果規範、制度把文化給扼殺了,那麼就只有小住宿業而沒有民宿業了”。

  期待政府有效引導,完善法律法規

  隨著家庭旅館的興起,許多年久失修的老建築被涌入的數億民間資金重新修復,活化利用。但從2011年開始,鼓浪嶼基本停止了家庭旅館的申報審批,可家庭旅館還是像雨後春筍般涌現,無證旅館越來越多。據許一心介紹,鼓浪嶼家庭旅館現有合法民宿126家,另有200家證照不齊或者無證經營。

  而據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旅遊系主任助理黃邦恩調研所得,廈門近1000家民宿中,擁有合法經營資質的僅有130家左右。相對於臺灣民宿業進入成熟穩定期,大陸民宿行業興起近5年,卻因為沒有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出臺,出現瓶頸。

  因此,取得民宿合法經營資質,已經成為廈門民宿業者的共同訴求。目前廈門市家庭旅館很難拿到《消防安全許可證》,要辦理《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也要先通過消防審批。拿證難,讓民宿經營業者面臨尷尬境地。而監管的滯後,也讓家庭旅館的安全隱患日益凸顯。對此,廈門遠大聯盟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毅陽律師在論壇上建議,通過一定標准將民宿業與旅館業法律相區別,為民宿業制訂基本法律。

  與此同時,臺灣民宿業也面臨著一些限制。黃正聰表示,2015年臺灣外來旅客預計將達1000萬人次,其中大陸旅客將佔到500萬人次,大陸自由行將成為臺灣旅遊發展的下一波焦點。臺灣目前對民宿經營房間數、經營面積的規定已不適應當前發展,臺灣民宿業者正努力推動臺灣政策修訂。

  華僑大學旅遊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汪京強則認為,政府和協會是民宿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鼓勵民宿業的發展,在發展民宿業的同時,也要保護文化基因的傳承,在宏觀層面上引導對於民宿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記者 林世雄 林澤貴)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