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內在動力推動兩岸貨貿談判繼續前行

2014年09月09日 08:52:00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內在動力推動兩岸貨貿談判繼續前行

  9月10日,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第九次談判將在臺北登場,這意味著兩岸以大智慧突破了“太陽花事件”後的僵局,找到了經貿合作的戰略突破口。這也意味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背後的推動力,非人為因素所能阻擋。

  放眼全球,世界貿易模式已經從WTO多邊貿易談判,轉向雙邊區域貿易協議。誰能夠在雙邊談判中儘速完成制度化,誰的經濟發展就能跟上時代潮流。誰的談判趕不上節奏,誰的經濟就會被邊緣化。臺灣産業除了資訊及通訊産品因為有資訊科技協議(IAT)保護而免受關稅影響之外,其他皆因近年各國積極簽署區域貿易協議而喪失産業競爭力甚至斷鏈。

  8月26日,大陸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已經發表聯合新聞公報正式啟動談判,而臺灣卻需要與東南亞國家洽簽雙邊FTA或在2015年RCEP談判完成之後才可能降低關稅,高關稅對臺灣經濟的衝擊就在眼前。而且,年底中韓FTA上路,韓國的經濟、政治都將受惠:在經濟上,韓國將毫無懸念地擊敗臺灣,取得大陸市場的份額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政治上,韓國有可能實現其充當中美日國際政治中間人角色的戰略構想。如此種種,臺灣的政治經濟地位在美國那裏都會下降,受到的衝擊顯而易見。馬英九説了一句大實話:“此次推動兩岸貨貿協議,民進黨也沒有像過去一樣大力反對,因為大家都知道,在中韓即將簽署FTA等壓力下,兩岸貨貿協議對我們很重要。”為什麼?因為貨物貿易協議真正影響臺灣未來經濟的發展,誰擋下,誰負責,自然有人找他們算賬!

  世界上一些大國不太希望大陸和臺港澳形成中華經濟區,形成中國領域的真正經濟整合,因為誰都知道這一整合的力量和潛力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當前,臺灣經濟發展需要突破點,大陸經濟發展也需要新引擎,基於大戰略的考慮,大陸支援臺灣加入國際經濟區域整合。大陸企業家和臺商也都期望能進一步強化兩岸關係基本面,並將兩岸經貿整合的影響力輻射到全球經濟體系,為兩岸經貿合作增加附加值,為自己企業獲取更大利益,併為兩岸雙方營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因而,兩岸的企業家,尤其是迫切希望産業轉型與升級的臺資企業家,盼望著兩岸貨貿協議協商能夠在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然,我們也不能對兩岸貨貿協議談判盲目樂觀。畢竟,服貿協議卡關、“太陽花事件”的影響仍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雖然已經由臺行政部門提交立法部門審議,但依然沒能在臨時會上通過。兩岸貨貿協議談判仍舊任重而道遠。  (作者係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