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農民自掏路費赴冀推廣“稻草文化”

2014年08月05日 07: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4日首屆冀臺經貿博覽會最後一天,在石家莊展覽現場一個佈滿稻草創意製品的展位吸引了很多人圍觀,滿頭白髮的陳天色在旁邊為眾人講解這些稻草製品的用途、寓意。

  63歲的陳天色原是寶島臺灣的一名公務員,退休後他當起了農民,打算重新認識養育他的土地。1998年,陳天色和他的團隊創立了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協會的名字就取自其所在的臺灣南投縣草屯鎮的古名“草鞋墩鄉”。十幾年來陳天色一直在研究和推廣稻草文化。

  最讓陳天色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舉辦了15年的草鞋墩國際稻草文化節,該文化節不僅聞名全臺灣,甚至有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加拿大的民間團體來參加。然而,讓陳天色感覺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大陸的團體來參加。這次聽説當地農會要來河北,他和團隊的兩名老師自費過來交流。

  “來時的路費和運費可比這些稻草創意品貴多了,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我們花了上萬元過來就帶來了一些稻草。”陳天色説,是希望兩岸民眾多了解對方在想些什麼、是什麼樣的文化環境。本屆博覽會上,就有不少文學、環保、藝術、哲學等不同領域人士來找陳天色交流。

  在他看來,稻草文化是臺灣人細膩特性的一個體現,這源於臺灣地少人多、資源有限,再加上常年有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困擾,因此對資源格外珍視。“稻草文化不只是將稻草重新利用製作工藝品,其深層內涵是要告訴人們珍惜土地,珍惜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要知道我們從哪來,是大地養育了我們,因此要感恩。”

  談及對大陸的印象,陳天色説:“以前大陸只‘存在’于我的高中課本和幻想中,來到大陸後,每到一處,我都能清楚地説出經過了哪些山、跨過了哪些河、乘坐的是哪條線路上的火車,因為這些已在心中幻想了40多年。”

  與陳天色有同感的還有南投縣草屯鎮總幹事蕭忠鬱,他告訴記者,他來大陸差不多幾十次了,“大陸的經濟發展的確很快,但是大陸吸引我的不是它的經濟和現代化,而是文化的歸屬感,我更願意去了解我們的文化來自哪,這樣更能清楚地認識我自己。”

  首屆冀臺經濟貿易博覽會1日至4日在河北省會石家莊舉辦,期間共有工商企業精英約2200人和約兩萬市民參加,達成合作項目涉及5.8億元人民幣。(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