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金融合作亟需“開閘”與創新

2014年06月19日 14:39:00來源:新華網

  作為第六屆海峽論壇的分論壇,主題為“海峽兩岸金融合作的機遇與展望”的第三屆海峽金融論壇日前在廈門舉行。與會兩岸業界人士呼籲,兩岸金融合作應把握機遇,把“閘門”開得更大一些,同時加強創新,拓展新領域,開發新産品,讓金融業更好地為兩岸經貿合作服好務。

  2008年以來,兩岸金融合作不斷向前邁進。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兩岸貨幣清算協議生效,臺當局核準13家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大陸已核準其中11家開業。目前,人民幣在臺存款總額達到2800多億元,且仍在快速增長之中。

  不滿足於現有進展,如何開拓新的合作領域、開發新的金融産品、使用新的技術為金融服務,成為參與論壇的250多位兩岸銀行、證券、保險和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的機構高管和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郭建偉表示,臺灣離岸人民幣業務擁有廣闊空間,拿臺灣市場和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比較,可以看出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臺灣的人民幣存款達到2800多億元用了一年多時間,而香港花了6年時間才累積到1000多億元”。

  他建議,擴大兩岸電子商務中人民幣結算的規模,為人民幣在臺使用拓寬渠道。促進島內人民幣存款規模、寶島債發行量和交易量繼續增加,豐富市場上的人民幣産品,“讓市場蛋糕不斷成長壯大”。

  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秘書長廖燦昌呼籲,臺立法機構應儘快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使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儘快入臺,為臺灣的離岸人民幣提供更多的回流投資渠道。

  “像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在兩岸非常盛行,但臺灣居民要購買的話就要把新台幣換成美元,再換成人民幣,沒有直接兌換的機制。”廖燦昌説,臺灣居民可直接用人民幣投資的産品目前僅限于寶島債,希望兩岸金融合作的“閘門”開得更大一些,讓人民幣交易更加活絡。

  廈門經濟特區金融學會會長李偉平披露,廈門已初步成為兩岸人民幣清算結算、現鈔調運、産品創新的區域金融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授權,廈門市各家銀行積極配合臺灣人民幣清算業務,對臺灣人民幣清算行的參加行提供額度管理,先後完成了60家臺灣清算行的鋪底資金額度工作。

  “大陸金融體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希望廈門金融業在兩岸金融特別是貨幣合作中能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加快建成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廈門市金融辦主任丘筱文説。

  作為臺灣第六大銀行,華南商業銀行已向大陸銀監會申請在福州開設分行。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希望,將來人民幣清算的管道可以多開放一些,這對臺灣金融業將大有裨益。

  除了人民幣業務,大宗商品交易也成為本屆論壇關注的熱點。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貴金屬部副總經理趙文建説,隨著上海自貿區和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立,兩岸在貴金屬方面的合作有望成為下一個金融業亮點。

  今年5月,上海自貿區黃金國際板方案正式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批復,標誌著大陸黃金市場的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而臺灣于去年推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中,也對金融業銷售商品範圍大幅度開放。

  “未來兩岸可以在實物貴金屬産品設計、貴金屬産品加工生産、實物代理銷售等方面加強合作,為兩岸民眾提供貴金屬買賣、避險、套保等多樣化的金融産品與服務。”趙文建説,這有助於提升兩岸在亞洲乃至全球貴金屬及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