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詔安閩臺農業合作社 組建跨越海峽的“田間教室”

2014年04月16日 13:56:00來源:東南網

  陳清淇(左)正在給楊勇講解春季果樹修剪新技術,學成後楊勇再把技術傳授給其他女工。

  一個臺灣農民創辦的農場雇工為何“重女輕男”?女工們在田間地頭如何習得臺灣先進的農業種植與農産品加工技術?有臺農加入的專業合作社如何帶動當地農戶共同致富?

  陽春三月,本是草長鶯飛、萬物吐綠的時節。令人詫異的是,走進陳清淇的大埔山農場,除了一些雜草之外,放眼望去,卻是滿目荒涼,一棵棵果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工人們都在忙碌著修剪枝丫。

  “為了調整水果的産期,我特意把它們剃了個大光頭,別看現在光禿禿的,以後可有‘好戲’看。”陳清淇將他的秘訣和盤托出,同一品種的水果,經過他的技術改良和精心管理,就能與其他水果錯開成熟上市的時間,到時候農場的反季節水果一銷往市場就會供不應求。

  從2008年落戶詔安縣太平鎮起,陳清淇就是一個傳奇人物。當時,一個在詔安創業的臺灣朋友找到了正在汕頭種植臺灣水果的陳清淇。原來,由於技術不過關,這位臺商種了5年的一批蓮霧樹,竟一顆果子也沒結,他索性把這400畝農場轉讓給陳清淇。沒想到,陳清淇接手後,通過培育土壤肥力、修枝拉枝等技術處理,僅僅3個月後,這批果樹就結出了一顆顆粉紅的小蓮霧。陳清淇“化腐朽為神奇”的果樹種植技術,讓周圍村民都看得瞠目結舌。

  更讓人好奇的是,大埔山農場自一成立,聘請的工人就以當地女工為主,年紀最大的甚至已經近70歲,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目前,大埔山農場共有工人80名,女性就佔了60多個,真正是女人頂起了“大半邊天”。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