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博會:緊扣産業脈搏 激發文創活力

2013年11月05日 09:09:00來源:北京日報

  2005年12月,北京市委九屆十一次全會作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重大決策,將文化創意産業作為首都重點發展的高端産業全面推進。一年後,2006年11月,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伴隨著文化創意産業的加速發展,在北京落地生根。

  服務國家文化産業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首都文化中心的獨特優勢,推動全國乃至全球文化資源的高端整合,做國內外文化創意産業最新創意和産品的展示交易平臺,各省市發展環境和文化創意産業規劃、項目的對外推介平臺,世界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最新思想理念的共用平臺,産業與資本的對接平臺,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成長髮展,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産品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這是文博會自創立之初就明確的定位與方向。七年多來,文博會在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從起步、培育到今天進入快速發展期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拉動作用。北京文博會的自身影響也不斷擴大,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已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國家級國際交流合作的標誌性平臺。

  七年多來,北京文博會共吸引了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的300多個政府和産業界代表團及國際組織前來進行文化交流、洽談合作,上萬家國內外文化創意企業機構展示和推出了當地最具特色的優秀文化産品。七年來,文博會上推介的項目、達成的合作、參加的國際國內組織和機構以及參觀人數都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而這恰恰與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連年穩步發展相契合。

  據不完全統計,文博會期間,文創産業各個領域參展商共簽署産業基地建設、基地項目引進、文藝演出、出版發行、版權貿易、影視節目製作交易、設計創意、動漫與網路遊戲研發製作、古玩藝術品交易、文化旅遊等合作意向、協議,從2006年的184個、37.63億美元;到2007年的220個、 38.27億美元;2008年的292個、46.8億美元;2009年的322個、55.2億美元;2010年的478億元人民幣;2011年的786.85億元人民幣,以及2012年的1089.53億元人民幣。

  歷屆文博會緊扣産業發展脈搏,展覽會的主題從文化創意與服務貿易、文化與科技相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消費等角度,挖掘文化創意産業的潛能,搭建行業溝通平臺,並啟發行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首屆到去年,參加文博會的海內外觀眾已從20余萬人增加到逾百萬人。平均每年10至20個專業論壇,吸引了數千專業人士前往聆聽和交換意見,七年來先後有千余位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産業界知名專家、學者和政府高層權威人士在文博會論壇發表演講。

  第八屆文博會是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整整一年,全國文化創意産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新時期舉辦的一屆文化創意産業國際交流合作盛會。本屆文博會以“促進文化貿易 加快經濟升級”為主題,將全面展現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創新的最新成果;突出呈現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經濟相互滲透所造就的産業新面貌;大力促進文化貿易和投資合作;更大範圍吸引大眾參與,拓展文化消費市場;全方位多渠道展開國際文化交流,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為文創産業最新探索搭建舞臺

  文博會托出大明星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自2006年開辦以來,一直成為奇思妙想的聚集地,這個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也通過充分挖掘、展示、推廣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新亮點、新思路,站在了産業潮頭。七年來,很多在文博會上推廣亮相的新思路新做法,經過時間積澱,如今都已成為文化創意産業中的大明星。

  托起一個産業:藝術授權

  藝術授權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2009年第四屆文博會上,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和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看準了“中國製造”欲向“中國創造”轉變的趨勢,特地開設了“藝術授權交易與設計展覽會”,第一次將藝術授權的概念廣泛傳播開來。此後幾年,文博會一直致力於藝術授權在我國的推廣和發展,將其作為歷屆文博會的主要推介內容,從概念普及到推動藝術授權領域上中下游産業鏈對接。

  國內首個藝術授權專項基金——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國際藝術授權專項基金是在文博會上成立的。由artkey798藝奇文創集團和中國動漫集團聯合成立的動漫品牌藝術授權服務平臺也是在文博會上成立的,成為國內首個集動漫、藝術、品牌授成為權功能于一身的授權服務平臺。經過幾年孕育發展,藝術授權已被市場廣泛認知,能撬動千億元大市場,投身其中的品類也快速增長,除了傳統的藝術品授權之外,博物館衍生品、動漫衍生品等發展壯大起來。

  本屆文博會的國際藝術授權博覽交易會,匯集了香港可利可(Click)、元亨利古典傢具、北京夢之城、artkey藝奇文創、廣東中凱文化集團等高端授權機構的多個品牌,旨在促進藝術授權領域快速、健康發展,加強與國際授權領域溝通、建構授權業上下游對話機制,拉動文化消費,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走向藝術。除展示外, “中國授權20人”論壇也將探討藝術授權領域的最新發展。

  托起一片區域:傳媒走廊

  文博會不僅托起新興産業,還成為區域集聚發展的預報表和展示舞臺。早在第一屆文博會上,市級集聚區掛牌命名就成為區域發展的最大關注點。每年文博會的主展場中,北京市各區縣也都要隆重推出各自的文創重點發展區域。

  在2009年的第四屆文博會上,朝陽區就將整個展館佈置成一條走廊:CBD—定福莊國際傳媒走廊。東西長15公里的狹長地帶,以清晰的規劃和明確的定位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和創業公司的目光。在之後的歷屆文博會上,傳媒走廊一直是朝陽區展館的核心。經過四年多發展,傳媒走廊已經飛速發展,它從2009年的40平方公里擴展為現在的78平方公里;走廊上聚集的特色文創園區從30個重點項目,到今天六大國家級産業基地、47個重點園區基地;聚集的文創企業從10000家到今天的16000家,其中千余家國內外權威媒體、新興網路媒體,在此向世界發出來自中國的資訊;走廊上文化創意企業年産值從695.4億元,到2013年預計突破1600億元。僅僅四年時間, “傳媒走廊”上規模以上文創企業收入已佔北京市七分之一,佔朝陽區三分之二。

  2013年的文博會上,傳媒走廊將再次在文博會上發佈重磅消息。隨著産業鏈、服務鏈、供應鏈的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聚集于這一區域,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朝陽區將在文博會上集中亮相的六大産業基地,包括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園林式文化創意産業基地惠通時代廣場新址,面向文化傳媒企業總部專項定制的華騰世紀總部公園,新型連鎖式文創系列園區ⅰ工場,還有中國出版創意産業基地、傳媒精英總部、三間房動漫大廈,總規模超過75萬平方米。

  托起一座橋梁:兩岸文創互通

  臺灣文化創意産業企業走進大陸市場,與文博會的推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在2006年第一屆文博會上,便有13家臺灣文創企業參展。不過,它們當時還都分散擠在幾個展館中難以形成合力。正是在那屆展會上,市臺辦和文博會組委會發現了臺商的困難,決定將這些企業集合起來。2007年第二屆文博會上,主展場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內首次有了臺灣創意展館。2008年第三屆文博會上,又增設了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産業商機洽談會。幾年來,臺灣文化創意主題館的面積不斷擴大,一直是人氣最旺的展館之一;兩岸商機洽談會也成為高效的對接渠道。

  文博會針對臺灣和內地展商分別做的調查顯示,兩岸文化産業合作中,最具潛力的市場便是華文市場,雙方都迫切需要在對方的市場上打開通路,把自己的文創産品銷售過去。於是,文博會漸漸將服務擴展至展會之外,2009年起,北京市開始組織大陸企業代表團赴臺灣國際禮品暨文具展參展,組成了北京文化創意展區。4年來已在臺灣市場形成一定影響力。

  2013年的文博會,將首次出現臺北市與臺中市聯袂呈現的雙城文創主題特展:“戀戀臺北人文桃花源”和“文化創意之都——臺中”。150余家來自臺灣的文創業者將集中兩個城市的文化創意主題街區和文化生活面貌。法藍瓷、琉園、琉璃工房、夏姿等一批晉身國際品牌之林的臺灣原創品牌經典; “伍中行”臺灣百年老店、八方新氣等設計與生活接軌的現代居家美學品牌都將展示産品。 臺中市還將發佈文創扶持政策。

  托起一種模式:演出院線

  文博會是創新的舞臺,也是很多企業的實驗室和課堂。

  2010年,當文博會東城區雍和園展臺上, “一千零一夜”電子商務網站推廣自己的演藝項目B2B網上行銷模式時,很多人將信將疑。當時,這家公司已在全國21個城市做了市場調研,與眾多劇場和院團取得了聯繫,推廣自己的想法。可就在那屆文博會上,“一千零一夜”在推廣之外,也成為了一個學習者。專業觀眾的質疑,讓公司發現,對演出這樣的核心文化産業來説,要提供低成本的供需鏈條,並非一定要採取網上行銷,公司及時調整戰略,決定先做好線下服務。

  同一年,文博會的重要簽約活動之一,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委託保利文化旗下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的合同正式簽約,使得保利悄然經營多年的直營院線思路浮出水面。保利的模式,給其他同行上了一課。

  2012年,經過與全國數十家劇院的洽商,一千零一夜公司聯合全國30多個劇場(多為前些年興建的舊劇場)和數十個地方演藝機構共同組成了“中國國際演齣劇院聯盟”。聯盟成員單位向院團和演出公司“團購”節目,大家共同分攤演出成本。集體議價,使得演出成本降低,讓開工不足的劇院和院團都得到了實惠。

  就在去年文博會上,醜小鴨卡通藝術團簽約全國巡演,在全國經營起兒童劇藝術院線。如今,無論是直營還是聯盟,劇院院線思路如今已在全國市場形成一種成熟模式。

  托起一個思路:舊廠房變文創園

  2006年首屆文博會召開時,舊廠房變身創意園對很多城市規劃者來説,還比較陌生。就在那一屆文博會上,18家由舊廠房改造的文化創意園區在“利用工業資源打造文化創意産業基地”專場活動中集中亮相。這種騰籠換鳥的做法,既保留了城市發展的歷史印記,不破壞城市原有格局,又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在那屆文博會上,北京華北汽貿舊址改造的羅豪斯35號創意文化産業園,以及待改造的印刷二廠、時代文具公司、首都拖拉機廠、首鋼二通等都成了業內人士的焦點。其中,緊鄰798園區的 751,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當時,751時尚廣場第一次參會打出自己的概念,第二年, 751園區便入選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中國國際時裝周首次在園區開設了分號。2008年,園區內的創意群落從服裝設計擴展到時尚家居生活。2009年,國際合作日益增多,皮爾卡丹、萬寶龍等眾多國際品牌在這裡舉辦時尚秀。園區負責人多次提到,每一次參加文博會,對園區都是一次提升。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