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漢臺經貿合作迎來第三波高潮

2013年10月24日 11:14:00來源:長江日報

  以“臺灣周”為平臺,武漢市正在吸引更多臺企進駐,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推動下,將形成武漢臺商投資的第三波高潮。

  武漢的臺資企業發展經歷了兩個高峰期:1992年至1995年,為臺商來漢投資的第一個高峰期。僅1992年全市就批准成立臺資企業71家,投資總額1億美元。在臺資企業數量迅速增加的同時,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統一、豐群(漢來廣場)、華新麗華、味全等一批臺灣大財團、大企業開始涉足武漢,對臺灣中小企業來漢投資起到了極大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從2001年開始,隨著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島內臺商再次掀起赴祖國大陸投資經商的新高潮,臺商在武漢的投資再次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臺灣大財團、大企業以大手筆、高效率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富士康、藍天集團、冠捷科技、遠東集團、復興航空等相繼在武漢投入鉅資,都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業績。

  隨著兩岸ECFA和服務貿易協定的簽署和實施、武漢地區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漢臺經貿合作正在掀起第三波高潮。在製造業領域,電子資訊、石油化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是兩地企業合作的重點,武漢正成為臺灣先進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擴張的首選地;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武漢正在努力打造中部時尚消費中心、全國重要的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工程設計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為臺灣服務業企業來漢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農業開發領域,武漢出臺政策,鼓勵支援臺灣企業來漢投資農業、林業、水産業、農産品加工項目,建設內陸領先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在科技創新領域,武漢發揮科教優勢,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鼓勵支援兩地企業加強創新合作,聯手搶佔戰略性新興産業制高點;市場合作方面,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市場樞紐,鼓勵兩地企業建立産業聯盟,加強品牌、標準、行銷等方面的合作,聯手拓展海內外市場;此外,武漢正處於城市建設高峰期,歡迎廣大臺灣企業來漢投資交通、城市公用事業、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項目。

  截至今年,武漢臺企數量過千,在漢臺胞達5000多人,臺資已經成為武漢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8月,我市出臺《鼓勵和保護臺灣同胞投資辦法》,從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為在漢臺商保駕護航。為在漢臺企減免稅費、建立融資平臺,創設擔保機構,逐步建立由政府、臺灣同胞投資者和商業保險機構共同參與的臺灣同胞投資者財産損失和意外人身傷害保險機制,從出入境管理、子女就學和衛生醫療等各個方面為臺商提供服務,解除後顧之憂。

  借助各項優惠政策和高效行政,臺企在武漢四大國家級開發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側重電子和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續保持在製造業和汽車産業方面的優勢;吳家山臺商工業園區充分發揮了製造業、食品和物流強項;黃陂農民創業園形成了水禽水産、蔬菜水果和花卉苗木生産基地。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