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海問題專家解讀兩岸電商合作

2013年08月28日 14:35:00來源:你好臺灣網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交往和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引擎,而電商時代的兩岸經濟也是尤為受到兩岸業界的關注。

  兩岸網際網路合作意義在哪? 

  兩岸網際網路合作意義顯著,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將成為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的助推器,電子商務是網際網路衍生出的重要經濟化功能,兩岸在電商合作逐步加強,形成新興産業合作領域,便捷兩岸商貿服務,從而為兩岸經貿合作提供新的動能。

  二是將開拓兩岸民眾交流的新渠道,增進兩岸一家人的情感。網際網路的最大特點就是使人與人的交流更加便利,更加多元化,兩岸如果在網際網路合作商不斷取得突破,形成網路互聯,就有望成為繼海運、空運、電信三通後的第四通,從而使兩岸民眾交往更加密集,明顯有助增進了解,去同化異。

  三是有助於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媒體的主要力量,兩岸如果利用網路不斷加強文化傳播,文創造産業、文化服務平臺等合作,將有力推動兩岸實現文化融合創造新文明,從而為兩岸民眾打造一脈相承又豐富創新的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

  搭建兩岸電商合作平臺有哪些困難? 

  目前搭建兩岸電商平臺發展跨境電商主要的困難總結來説有四個方面,就是政策、海關、金融和法律問題。具體來説我認為是這樣幾點:

  一是如何建設跨境資訊化環境問題。比如關於網路的連通性,網路寬頻、資費,網路經營執照以及網路空間安全認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兩岸雙方相關的機關和運營商來共同協商解決。

  二是解決跨境跟通關的有關問題,這個主要包括報關、通關、報檢、外匯結算、退稅等,這就需要兩岸相關部門在政策方面機遇更多務實而且靈活的處理。

  三是如何孵化兩岸電商産業構成要素的問題,涉及跨境電商的各個商務要素包括支付服務業、物流服務業、電商代營運業等等,還需要市場的逐步發展,目前兩岸的這些方面都還沒有很成熟的市場主體和經營模式。

  四是如何應對電商行業的違法問題,比如説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對個人隱私及商業機密的保護等等,這些也都需要兩岸的法務部門就具體法律制定和落實進行充分的協商。

  如何完善跨境電商合作? 

  在完善跨境電商方面,具有可行性的一些措施:

  第一,建立兩岸電子商務産業基地,促進兩岸電子商務對接,由於目前兩岸電子商務還缺少共同的平臺,要拓展電商合作領域,需要從電子商務産業本身入手,找到兩岸在這一領域的對接點,其中就是建立電子商務産業基地是一種可行的途徑。通過這樣的基地,邀請兩岸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共同入駐,會産生集聚效應。

  第二,完善兩岸電子商務支付方式,由兩岸電子商務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説網路支付方面,如果兩岸業界通過實踐逐漸找到,並創立兩岸民眾都能接受習慣的支付模式,就會大大提高消費潛力,助推兩岸電子商務發展。

  第三,建立兩岸電子商務物流渠道,目前臺商對大陸的網路銷售實物上主要是通過三通物流,通過仲介帶入大陸,這一定程度就提高了成本,也帶來了風險,如果能夠搭建溝通的一個物流平臺,加上商品展示、物流配送、追溯認證、資訊服務等實現一體化的綜合通道,將極大的便利一個網路消費。

  第四,制定兩岸電子商務監管法,針對電子商務的違法問題,兩岸相關監管部門應共同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約束和監管,對一些犯罪行為實施共同打擊,凈化跨境電商的環境,從而使該産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如何深化兩岸電商合作? 

  深化兩岸電商合作的關鍵,我認為就是要做好電商發展的基礎性服務工作,

  一是共同推動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建立兩岸網路經營者的信用指標體系,保障電子商務主題的正規性、合法性。

  二是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的通關服務,這個在前面關於解決跨境電商困境中我們已經講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三是推動移動電子商務支付創新的發展,目前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電子商務呈現出了移動化這個特點。因此,兩岸應該針對這個趨勢,共同研討對策,推動移動網路功能的建設,以及開設安全便利的移動支付業務。

  四是合資建立具有兩岸品牌拳頭效應的重量級電商企業,推進兩岸電商行業的逐步融合,化解電商企業非在地化的一種困難,主要就是這些。

  未來,該如何進一步推動兩岸網際網路業界交流合作? 

  在推進兩岸網際網路制度化的可行性方面,我認為是有的,但是怎麼入手,我覺得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兩岸網際網路業界應該積極推動建立經常化、制度化的交流制度,積極開展相關産業和領域的交流合作,謀求行業共同發展,互利雙贏的渠道。所謂實踐出真知,就是在廣泛深入的交流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更好,更符合市場規律的一種合作模式。

  二是為兩岸民眾謀福祉,應該成為兩岸網際網路行業的共同主旨,在這一主旨下,兩岸業界應該積極推動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斷為民眾的便利生活和交流提供新的服務,新的手段,新的平臺。

  三是兩岸業者應該各自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相互借鑒和對接,實現戰略合作,優勢互補,向網際網路合作的更深層次和更深領域挺進,發揮網際網路對經濟發展的一種引擎作用。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抓住網際網路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的作用,兩岸業界共同開闢網路文化空間,搭建文化服務平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豐富兩岸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實現兩岸網際網路合作,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臺研所臺海問題專家呂存誠)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