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海觀察:靠大陸客致富 金門變會下蛋的“金雞”

2013年01月10日 09:0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敗也區位,成也區位”。用這句話形容金門,再合適不過。昔日受“戰備前哨”地位所累,金門錯過發展良機。如今,兩岸武力對峙不再,戰地旅遊方興未艾。資本看好金門蘊藏的巨大商機,連年涌入,金門儼然成為一隻會下蛋的“金雞”。

  每天有團接

  北方天寒地凍的時節,金門依然綠意盎然。一批批大陸游客借小三通來到金門。翟山坑道門口,一個操著北方口音的小男孩對著手機大聲説:“媽媽,我到金門了!”

  2004年,臺當局開放大陸居民赴金門旅遊,之後,大陸居民赴金馬遊逐年升溫。金門大學最新調查顯示,包括過境遊在內,2011年到金門觀光的陸客多達40萬人次,金門旅遊收益約為82億元(新台幣,下同)。

  “現在來金門的主要是大陸游客。全靠他們,要不然我哪能每天都有團接?”翟山坑道外,一名謝姓導遊告訴記者。

  戰備坑道、翹角飛檐的古厝、村頭路口披著紅斗篷的風獅爺……吸引大陸游客的還不止這些。高粱酒、一條根藥膏、滾水30秒即熟的金門面線、噴香酥軟的貢糖、免稅店裏的奢侈品,都得到追捧。

  在一間免稅店裏,一位遊客邊結賬邊調侃:“沒想到掙了一年的錢,都花在金門了!”

  地價一直漲

  旅遊業興盛帶動零售和服務業,資本嗅到此間龐大商機,紛至遝來。

  早年間,金門沒有一家便利店。首家7-11落戶金門,還成為一時的新聞。而今,不僅7-11另有分店,屈臣氏、康是美等連鎖店舖也陸續登島。新的酒店、免稅店和住宅項目不斷落戶。這些都直接翻熱金門的房地産市場。2012年金門地産價格上漲幅度之大僅次於新北市,位居全臺第二。

  那位謝姓導遊告訴記者,兩年來,金門的房價飚升了近10倍。“前一陣有澳大利亞人想買下水頭村的一戶院落,價格談到2億元,最後還是沒能成交。”他説。

  “只有水頭富,沒有水頭厝”。金門人有著根深蒂固的“賣屋等於敗家”觀念,固守祖屋的傳統也從側面圍拱著房地産價格。於是,在金門新置物業主要依賴公共土地釋放。

  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告訴記者,金門縣政府和軍方都掌握有公共土地,其中大部分已經釋出。儘管如此,“金門的地價還在漲,一直在漲。”吳友欽説。

  並非坦途一條

  地價上漲固然是投資暢旺的重要指標,但金門的發展並非坦途一條。伴隨規劃與建設推進,種種問題日漸浮現。

  最近,素有“選舉浮橋”之稱的金門大橋工程因為施工單位資質問題停擺。但是,有金門居民對記者表示,即便不是如此,金門大橋也難以一氣呵成。

  “其實,橋墩都打在水裏了,可是橋頭的土地卻在私人手裏,政府怎麼也徵不過來,怎麼修啊。現在地價漲到這麼高,哪容易談得攏!”

  招商引資在金門也是問題。與臺灣本島相比,金門吸引陸資更加迫切。以工程建設為例,金門地理位置靠近廈門,如果選擇與陸企合作,將大大加快工期,節省成本。然而,臺當局對陸資只打開一道窄門,大大降低了陸資入島的興趣。相比于本島,更寬鬆的“離島投資政策”,依然是金門當地尚在爭取的目標。

  為多方位拉動經濟,金門不少人也在考慮開賭。談到對開放博彩業的看法,一名金門當地居民很是興奮:“新加坡開賭後,經濟增長了400%!”他還特別強調,這是集體的意志,“這是有民意的!七成的人都同意開賭!”

  是否開賭,金門當地沒有明確説法,但上述“民意”絕非空穴來風。賭場負面效應明顯。且不説開賭後,社會風尚岌岌可危,就是賭場抽空其他産業投資和人才一項,便需要有關部門高度警覺。

  受益於臺海和平,金門鋪展開來的是一番滿有希望的前景。但資本逐利無邊、兩岸經貿關係尚未完全理順,這份藍圖不能恣意描畫。開發金門這片于兩岸關係有著特殊意義的“綠島”,實在應該慎之。(記者 王昭 文/圖)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