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CFA兩岸和平紅利 臺灣金融業前景值得期待

2010年01月04日 09:49:00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1月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金融業去年曆經一次性提列損失、低利差壓縮獲利下,仍繳出不錯獲利成績單,今年在基本面逐漸好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可望簽訂,將為金融股獲利增添和平紅利。

  2009年金融業可説是多災多難,包括保盛豐集團(PEMG)、連動債及高鐵的一次性損失,凈利差壓縮至1%以下,讓金融業除開源不易外,還得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雷,所幸2009年中起否極泰來,獲利逐漸重回軌道。

  金控業者表示,金融海嘯去年對於獲利能力的影響不如年初預期強烈,因此2009年下半年起本業獲利逐漸回到2008年水準,尤其是全球股市漲勢強勁,更讓壽險業、證券業等與股市連動性高的金控獲利復蘇力道大增,今年金控業整體獲利可望遠優於去年。

  其中,利差環境在銀行資金成本落至谷底,放款利率止跌下,去年第三季起已有回升態勢,未來伴隨景氣復蘇,企業放款需求回溫,放款利率可望逐步走揚,加上預期中央銀行今年中將調升重貼現率,帶動房貸利率趨勢向上,銀行業低利差的艱困經營環境將為之抒解。

  不過,壽險業因投資環境仍有變數,雖然升息有助於提升整體投資報酬率,獲利波動性仍較銀行業為大。

  金融業獲利整體大環境趨勢向上確立,加上去年底兩岸簽訂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 (MOU)後,兩岸金融交流開啟一扇大門,今年更將進一步談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中有關金融業列入早期收穫清單的市場準入條件,等於替金融業進軍中國拿到一張“VIP”卡,金融業可望坐收兩岸和平紅利。

  銀行業者表示,中國在企金及消金的業務上,都有臺資金融機構可以切入的立足點,規模與臺灣本土相比以數十倍計。

  光就臺商業務來説,目前中國臺商銀行貸款倚賴陸銀比重不到三成,主因是陸銀對中小型臺商的風控及徵信不易,這對臺資銀行而言,就是利基所在。

  以中小企業見長的臺資銀行,也將是有意發展臺商客戶的陸銀策略結盟首選。

  結盟可循模式包括兩岸三地資産相互監價、徵信平臺的合作,中資銀行扮演人民幣貨款來源,臺資銀行則是臺商客戶及陸銀的仲介橋梁,一方面解決中小臺商因缺乏合格資産,貸款利息偏高問題,一方面兩岸銀行可洽商合理的利潤分配,開創新的獲利來源。

  在消金方面,除了已定居在中國的臺灣人客戶外,發卡超過19億張的銀聯卡市場也令業者垂涎,後續開放銀聯卡在臺提款、授權臺資銀行發卡,也能創造全新商機,臺資大型發卡行也可借由與陸銀合資信用卡公司的方式,直接切入當地還不成熟的信用卡市場,搶得先機。

  金融業者指出,只要臺資金融機構在ECFA談判中,獲得包括銀行業立即承作人民幣業務、保險業豁免“532條款” (資本額達50億美元、成立滿30年、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滿2年),以及證券業開放全資全照,臺資金融業獲利時程可望“超英趕美”,快速縮短達到損益平衡點的時間,獲利大幅成長的潛力,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