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洽會、南京臺灣名品會亮點回眸 

時間:2010-09-26 18:06   來源:南京日報

  9月21日,2010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和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落下帷幕。50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批務實高效的對接成果,讓這場每年金秋時節都會舉辦的經貿盛會,留下了比往年更多的亮點。

  亮點一:“寧臺合作”,新主題下拓展新空間

  辦了21年的金洽會,一直是南京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平臺。今年金洽會與2010年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同期召開,並確定了一個全新的主題——“寧臺合作”。

  9月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剛剛生效,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恰恰是ECFA正式生效後,大陸和臺灣舉辦的第一個大型經貿活動,影響廣泛。2009年的首屆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大獲成功,鼓舞了臺灣中小企業開拓大陸市場的信心,今年的交易會期間,寧臺兩地合力打造的“永不落幕的臺灣名品會”——臺灣名品城,也同期盛大開業。
寧臺合作,正是當前經貿領域的熱點。

  事實證明,這一主題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兩大盛會舉辦期間,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名嘉賓、超過8000位採購商前來南京赴會;據會展辦統計,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舉辦4天,進場參觀總人數達30.2萬人,現場售賣和簽訂的意向採購協議總額達到了8.05億美元,突破了去年的紀錄。金洽會的重點簽約外資項目中,臺資佔了近30%,一大批寧臺合作項目在盛會期間得到了推進。

  盛會期間,我市有關部門與臺北世貿中心、臺灣工業總會等六大行業公會分別簽署了6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寧臺合作正在打開全新的空間:臺灣大企業來紮營,中小企業也來試水;製造業有大項目,商業、現代服務業領域也有大手筆合作。寧臺兩地的會展業正在深度接觸,要把臺灣的遊戲展、電子展、食品展等逐步吸引到南京來,通過會展業“穿針引線”,將南京打造為臺灣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亮點二:好項目好政策,誠意留住臺商和民企

  金洽會、南京臺灣名品會從開幕到落幕,前後只有短短4天,而這4天的背後,是南京市多路人馬提前數月的緊張籌備。

  正因為前期做足了功課,9月份,面對來自海內外的客商,南京推出了一批沉甸甸的政策和招商項目。

  大會召開前夕,南京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寧臺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包括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交流、貿易合作等多個領域的30條新政,以全面推進寧臺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的“深度對接”。

  會議召開期間,市政府推出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100個重點大項目向民企開放,與之配套,新起草的《市政府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還在大會期間推出來,向民企徵求意見。
南京人的誠意,在這批項目和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得到了臺商和民企的熱烈回應。臺灣名品城內,207戶臺灣商家“安營紮寨”;金融領域,兩家臺灣金融機構正醞釀在南京設立辦事處……面向民企的100個重大項目發佈以後,已有不少民企對項目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準備好了要大幹一場。隨著洽談的深度推進,臺資、民資將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到:
編輯:吳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