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高雄里長參訪團一行赴四川交流 感受華夏親情之旅

2018年09月04日 16:19:2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參訪團一行在成都市金牛區金沙公園社區合影 

參訪團一行在成都市金牛區金沙公園社區合影。(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台灣網10月21日四川訊 10月12日至19日,“華夏親情之旅”——高雄里長主席聯誼總會參訪團四川行活動在川舉行。來自臺灣高雄的32位里長前往四川,圍繞社區建設主題和巴蜀文化進行參訪交流。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會見了參訪團一行,歡迎他們前來四川參訪交流,並向他們介紹了四川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川臺交流交往情況。他説,四川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淵源,深受臺灣朋友喜愛,比如在宗教文化方面,臺灣同胞熟悉的文昌帝君、哪吒三太子的祖庭就在四川。川臺交流一直十分熱絡,川臺兩地民眾的感情在交流中融合,親情在融合中昇華,我們歡迎臺灣朋友多來四川走走看看,加強交流。希望里長們通過此次參訪了解四川,愛上四川,回臺灣後將所見所聞與臺灣民眾分享,讓更多臺灣民眾了解四川。

  高雄里長主席聯誼總會執行長黃愈豐表示,此次參訪團成員都來自臺灣基層,兩岸同一個祖先,同文同種,我希望能在“九二共識”下,多交流,多了解,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座談交流社區工作經驗

  臺灣的“裏”相當於大陸的居委會,里長對應的就是居委會主任,面對的都是最基層的普通民眾,處理的也是和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日常工作。在成都市金牛區黃忠街道金沙公園社區,32位里長們參觀了社區的辦公室、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等,不時提問與拍照,饒有興趣地討論交流。隨後,里長們與社區居委會座談,就志願者隊伍建設、社區活動開展、社區經費籌措、服務居民等事項進行了交流。

  黃愈豐説,大陸普通的社區就有幾萬人,管理難度比較大。他很好奇社區如何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很好地溝通和聯繫居民,當了解到社區發動了志願者的力量,每一棟樓都有一名聯絡人時,他表示十分讚賞。

  “大陸的社區經費比較充足,在精神文化活動開展方面也做得很好,還有很多志願者參與到社區工作中,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里長郭致恒也表示。

  通過座談交流,兩地基層工作者收穫頗多,他們説:這種零距離走進社區的體驗與座談方式,有利於大家發揮優勢、互學所長,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兩岸基層服務工作上的共同點和各自需要提升的空間。

  實地感受四川經濟社會發展

  參訪團成員們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到四川,然而不少人對四川卻並不陌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還捐了8000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600元)呢!”里長張由瑜説。此次前往汶川,他和參訪團成員們一起,參觀了“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汶川縣映秀鎮。地震遺址的殘垣斷壁讓人觸目驚心,然而不遠處新修的座座樓房,又讓人驚嘆于大陸災後重建的速度,以及中華民族互助互愛的深厚情誼和偉大力量。

  看著有著自己貢獻了一份小小力量的映秀新貌,里長張由瑜十分感慨,他説,地震時臺灣同胞也踴躍幫助災區人民,兩岸情誼深厚,體現了濃濃的手足之情。“在這種大災大難面前,人們的生命太脆弱了,我們要珍惜生命和同胞之情,兩岸要和平不要戰爭。”

  一路走來,從宜賓到阿壩,從川南到川北,沿途經過了許多小城鎮,看著小鎮裏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寬闊平整的馬路、美麗的綠地和公園以及漫步其中休閒愜意的市民們,里長們不禁為大陸城市化的速度和城鎮建設的有序、科學而驚嘆。“這些地方就像大城市一樣,根本看不出只是一個小城鎮!”而更讓他們訝異的,是四川的農村竟然也如此漂亮。

  成都市新津縣永商鎮烽火村,是一個面積5.8平方公里的小村莊。2008年以來,依託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規劃建設了烽火新型社區,全村農民集聚在一起,住上了別墅般的小洋樓。看著整齊漂亮的小樓房,里長們讚嘆不已。“你們這的農民住得這麼漂亮,我都想過來養老了!”里長林雪娥甚至打聽起了房子的價格。

  社區廣場旁,幾十個老人家坐在一起,正在擇韭菜。團員們好奇地上前詢問他們在做什麼。原來這是村裏和農業企業合作,讓村裏的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整理和包裝農産品的工作,不僅能老有所為,每天還有好幾百的收入。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團員們表示,現在臺灣社區裏的老年人也很多,這種能在家門口就做的工作,不僅讓老年人減少了孤獨感,還能發揮餘熱,十分值得借鑒。

  參訪團還前往新津縣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實地參訪,了解川臺農業合作情況,對新津臺創園助推臺農臺企臺商發展、孵化青年創業平臺、培育家庭農場和構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津模式”表示了極大關注。

  通過一系列實地參訪,參訪團一行感受到真實的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感受到百姓安居樂業、和諧美滿的生活狀態。里長洪慧敏經營著一家空調工程公司,此次是第一次來到四川,通過參訪,對四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説,四川人民熱情好客,成都發展前景很好,電子資訊産業也十分發達,想要到成都來開公司,會找機會到成都來進行考察。

  深度體驗巴蜀美景文化

  四川與臺灣的關係源遠流長,從經濟到文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宜賓市李莊古鎮,就是連接兩岸同胞共同歷史記憶的一座連心橋。1939年,李莊邀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研究院所遷駐李莊,為飽受戰亂之苦流離顛沛的高校學者和珍貴文物提供了一隅安身之所,使得李莊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成為了抗戰時期的文化中心。

  在一幅抗戰時期國寶轉移路線圖前,參訪團成員們久久駐足,細細研究抗戰時期的國寶轉移路線。“你看,這條紫色的路線就是去往臺灣的,我們臺北故宮的文物,也有從李莊過去的。”“不僅東西啦,臺灣好多人不都是從大陸過去的嘛。”面對鮮活的史料,這些里長們紛紛回憶起自己的父母前往臺灣的經歷。“我母親從大陸到臺灣嫁給了我的父親,幾十年都沒能再回去,每次一給我説到家鄉就要流淚。”里長林雪娥説,遺憾的是母親已經去世,不能再到大陸,這些年她一有機會就要來到大陸,就是想完成母親的遺願,幫母親多看一看家鄉。

  阿壩州水磨鎮是一個獨具羌族特色的旅遊小鎮,在這裡,參訪團成員們漫步其中,參觀羌族建築,體會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與幸福生活。在宜賓五糧液集團,參訪團陶醉在陣陣宜人的酒香中,爭相購買美酒帶回去和親友分享。在錦裏,參訪團一行品嘗了成都特色小吃,感受了一把成都人的“慢生活”……

  參訪團一行還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寬窄巷子、武侯祠、錦裏、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蜀南竹海等四川著名景點,陶醉於巴山蜀地的美好景致,深度體驗了四川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而更讓里長林斌堯驚喜的是,在遊覽景區時遇到了兩個同樣來自臺灣,已經幾十年未見的朋友。“四川太漂亮了,所以臺灣的朋友們都來了!我們回去馬上就要組個旅遊團到稻城亞丁去,四川美景太多了,這一次看不完,我們還要來好多次!”

  參訪團成員紛紛表示,真心希望兩岸常來常往,通過密切交流,增加川臺兩地民眾的理解,加深川臺兩地基層民眾情誼,讓兩岸親情、友情不斷延續。(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致辭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致辭。(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