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兩岸專家共聚閩西話“客家與海絲”

2018年09月04日 16:19: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兩岸專家共聚閩西話“客家與海絲”

  圖為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岩12月1日電 (張金川)“兩岸客家文化同源同流。未來兩岸客家博物館間,應推動相互間之交流,達到兩岸客家一家親及客家文化同源同流之文化認同。”臺灣聯合大學顧問、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邱英政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岩參加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期間如是説。

  本次論壇由福建省龍岩學院、閩西客聯會、客家文化高級論壇秘書處聯合主辦,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閩西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高校和社會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計150多人參加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到永定客家古村落進行田野考察,開展客家文化研究。

  用鄉音述鄉情,以學術會老友。本屆論壇主題是呼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深入探討客家祖地、兩岸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據介紹,此次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學術論文180多篇,經評選,有130多篇論文入選並編入論文集。

  據悉,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是聯合國內外客家研究機構共同打造的一個高水準學術平臺。論壇于2010年正式啟動,每年召開一次,此前五次論壇曾在贛州、成都、河源順利舉辦,明年將在深圳舉行。

  客家遷播海外,東南亞及南非比較典型,也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區和國家,而這些客家人或其先祖的原鄉多為廣東與福建。歷史上,大量客家人沿汀江、梅江、韓江到汕頭,之後乘船到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謀生。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海中在他為本次活動撰寫的《客家原鄉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指出,目前,具有客家原鄉豐厚人文景觀的閩粵贛應抓住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機遇,學習外地經驗,打造品牌,和重點國家、地區建立多種形式旅遊交流合作機制,發揮客家旅遊資源優勢。

  世界客商把客家精神和客家民係性格融入經營管理和實業發展之中,為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過程中,涌現著大批客商精英代表和傑出實業家,胡文虎是其代表之一。

  “胡文虎作為世界客商的代表性的符號人物,在世界客商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研究客家文化産業方面的教授龍岩學院閩臺客家研究院副院長徐維群認為,胡文虎是客家精神與企業精神結合的優秀客商,他所作出的貢獻至今還是世界客商的榜樣。

  龍岩處於山海之間,明清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潛在出發點。歷史上,一批又一批有膽識的客家兒郎奔赴南洋,開基創業,繁衍子孫,實現理想,不但為居住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為閩西祖籍地的進步做出了貢獻。時至今日,祖籍龍岩的臺胞有70多萬人,華人華僑、港澳同胞有120多萬人。

  “閩西是客家研究重鎮,客家文化一直是我市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金福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中説,龍岩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始終關心支援閩西客家文化建設。

  《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實施方案》特別提出:“龍岩要突出客家文化、客家人‘下南洋’始發地及海聖王景弘故里等優勢,重點打造成為面向東南亞的産業合作、客家文化交流基地”,為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

  王金福表示,期待著此次學術研討會能夠把客家文化契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傳承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彰顯客家文化魅力,為閩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特別是為“十三五”發展獻智出力。

  近年來兩岸各客家地區,紛紛建造了各式各樣的客家文物或博物館,都旨在達到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客家文化之功能,增進民眾的客家文化認同。

  “客家文化愛好和平,客家人愛鄉愛國,客家人繼承中華文化之優秀傳統,加強兩岸客家客家文化交流與創新,可以促進兩岸社會之和諧發展。”臺灣聯合大學教務長劉鳳錦亦建言,必須痛切地認識,只有蓬勃發展、展現生機的海峽兩岸社會,才能足以彰顯兩岸同為“生命共同體社會”。(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