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打起客家平板唱起歌 兩岸媒體梅縣憶往昔

2014年07月29日 11:49:31  來源:你好臺灣網
字號:    

  你好臺灣網梅州10月30日消息(記者 陳黎琴)10月底的梅州梅縣依然艷陽高照、生機勃勃,30日上午好客的客家人迎來兩岸媒體“重走客家遷臺路”聯合報道團,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客都”,也是聯合報道團“重走客家遷臺路”上的第三站。報道團在梅縣參訪了千年古剎——靈光寺、旅遊寶地——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巨型圍龍屋——仁厚溫公祠及中國客家博物館等地。

  車行在蕉嶺前往梅州的路上,富有梅州客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築逐漸躍入眼簾,白色的墻黛青色的瓦片屋頂、屋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池塘。梅州是千年客都,是歷史上客家民係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從這裡走出去的客家人超過360萬,足跡遍佈全世界各地。

被譽為“世界一絕”的梅縣民居丙村仁厚溫公祠。(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溫公祠外景(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梅縣在發展現代化的同時,依然還保存著濃郁的客家傳統民俗:老人小孩幾乎人人會講客家話,古老的圍龍屋依然有人居住,客家人傳統生活用品依然還在使用。報道團中喜歡唱山歌的客家媒體朋友在前往千年古剎靈光寺的路上,興奮地發現了在其他地方少見的客家平板。

  客家平板是客家山歌演唱中十分常見的伴奏器具,材質造型與天津快板十分相似,演奏起來也十分簡單。客家平板幾乎是所有客家人的共同記憶,很多客家人童年時都聽過客家平板山歌、唱過客家棚頭(即客家童謠,可以邊打平板邊唱)。

  臺灣寶島廣播電臺主持人羅婉瑩現場即興創作、演唱客家平板山歌。(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臺灣媒體成員“合奏”客家平板山歌。(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相似的童年回憶,引起了報道團成員的集體共鳴。一眨眼功夫,幾乎人手一個客家平板,平板的演奏聲此起彼伏。臺灣寶島廣播電臺主持人羅婉瑩現場即興創作,邊打平板邊演唱了一首客家平板山歌。臺灣大漢之聲廣播電臺主持人張吟旖唱起了小時候阿公教的客家棚頭(即客家童謠)。臺灣記者吳良惠在一旁跟著輕輕和。朗朗上口的內容、簡樸明瞭的節奏,仿佛時光倒轉,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那個溫馨的家園。

  許多臺灣媒體成員一口氣買下四、五個平板,想要帶回臺灣送朋友留念。臺灣新客家廣播電臺主持人張美鳳一口氣買了4個平板,她説,在臺灣客家平板賣得很貴,而且只有在少數幾家專門的器樂店才能買到,機會難得,多帶幾個回臺灣送朋友,一起重溫美好時光。

溫公祠內的“百齡”蘇鐵,至今已有450年曆史。(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溫公祠內居住的長者接受兩岸媒體採訪。(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巨型圍龍屋“仁厚溫公祠”,是梅州客家民居的代表作品,見證了客家人的歷史。這座巨型圍龍屋有390多間房,距今已近500年曆史,是一座罕見的客家古民居。溫家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至今已分別出了11個分祠。

報道團(部分成員)在黃遵憲故居前合影。(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臺灣新客家廣播電臺主持人張美鳳對客家博物館豎起大拇指。(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中國客家博物館內的客家民俗展示(你好臺灣網 陳黎琴 攝)

  隨後,報道團又前往中國客家博物館,參觀了黃遵憲故居、客家博物館,晚上游梅江夜景,感受現代梅縣的魅力。30日,報道團將出發前往被譽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的梅州大埔縣。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