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樂將舉辦紀念楊時誕辰960周年活動
你好臺灣網梅州10月2日消息 (記者 佳樂)今年是中國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誕辰960周年,為發揚楊時文化和楊時精神,福建省將樂縣將于10月8日-9日舉辦紀念活動,內容包括學術論壇、祭祀楊時大典和《楊時文化大典》首發式等活動,屆時,海內外楊時後裔將齊聚故里,紀念先祖誕辰960周年。
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福建將樂人,中國宋代著名理學家。少年時聰穎好學,善詩文,人稱“神童”。29歲那年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勤奮好學,與遊酢、伊熔、謝良佐並稱“程門高弟”。程顥去世後,楊時繼續從師程顥之弟程頤,他不僅學習勤勉,而且非常尊敬老師。有一次楊時去拜見程頤,見老師正在廳堂午睡,不忍驚動,便靜靜地站在門廊下等候,待程頤醒來,門外的積雪已至膝蓋,所以成語“程門立雪”不僅是千古流傳的佳話,更是尊師重道的最好詮釋!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楊時登徐鐸榜進士,歷任州一級的司法、防禦推官、教授、通判等職,一生精研理學,對閩中理學的興起,建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為“閩學鼻祖”,其主要著述都收集在《楊龜山先生文集》中,為後世留下重教育、正人心、立綱紀、樹廉政等重要影響。

據悉,此次紀念楊時誕辰960周年活動將有千余名海內外楊時後裔參加,其中,臺灣“道南衍派”楊氏宗親約有200多人。
楊時師從“二程”(程顥、程頤),並將二程理學傳入福建,開創理學的“道南係”。後子孫為尊顯祖,建“道南祠”,堂號遂改為“立雪堂”,並以“道南衍派”自稱。
楊時係“龜山楊氏”始祖,其後裔有幾支遷居臺灣,成為楊氏道南衍派各宗支在臺灣的開基始祖。楊氏"道南衍派"的遷衍路線--從源頭福建三明市將樂縣向西北,先行到達到閩、粵、贛邊區,然後再折向東南,沿閩、粵交界地區向東,渡海遷臺,是其主流。這與客家人遷臺的主流路線的時、空相當一致,可以說,在客家人遷臺的洪流中,楊氏"道南衍派"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1993年,臺灣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欽清先生捐助大筆資金,整修楊時陵園,新建陵園牌坊、曲橋等。
2008年,海峽兩岸紀念龜山先生誕辰955周年暨楊時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福建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70余名楊時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對楊時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傳播、繼承、歷史價值等方面展開探討,印證了兩岸宗親血脈的認同,更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資料圖片-2008年海峽兩岸楊時文化研討會
楊氏"道南衍派"不管遷衍到世界什麼地方,源頭都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楊時裔孫尋根的熱情日盛,據不完全統計,楊時裔孫返回祖地尋根祭祖已超過萬人次。特別是在2002年將樂縣及沙縣、浦城縣、南平市、順昌縣等地的楊時後裔共同編纂、出版了《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係卷》之後,楊時的海內外裔孫更是掀起了多次尋根謁祖的熱潮。

將樂全景
[責任編輯:朱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