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歌舞劇院《絲路花雨》赴臺灣佛光山演出巡禮

時間:2016-11-15 15:14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1月15日訊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受臺灣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邀請,甘肅省歌舞劇院舞劇《絲路花雨》劇組一行90人于2016年10月24日—11月2日赴臺灣,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交流演出,在當地掀起了一股“敦煌熱”。此次活動由臺灣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主辦,佛陀紀念館承辦,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甘肅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甘肅演藝集團支援協辦。

  復活敦煌,極力推薦,《絲路花雨》再赴寶島

  《絲路花雨》被譽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于1979年首演後,引起極大的轟動。該劇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進行創作,講述的是敦煌畫工神筆張、女兒英娘與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故事。

  37年來,《絲路花雨》帶著濃郁的敦煌印跡、獨特的絲路符號,在世界各國和祖國大江南北演繹經典,書寫了中國舞劇史上的一段輝煌傳奇,成為甘肅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迄今為止,《絲路花雨》共推出3個版本,分別是1979版、2008版和2016版。除了保留經典,更加上現代舞美的重新詮釋,與時俱進、久演不衰。

  而早在1995年10月,應臺灣傳大藝術公司邀請,舞劇《絲路花雨》就曾在臺灣臺北、臺中、高雄、彰化等地巡演10余場,並成為大陸第一個進入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藝術團體。當時每場演出都受到當地民眾的追捧。演出結束後,大批的觀眾紛紛涌入臺前索要簽名、合影留念。

  在當年臺灣演出大獲成功的基礎上,受臺灣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邀請,《絲路花雨》再度登陸寶島,于2016年10月28—30日,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演出經過不斷提高打磨的《絲路花雨》2008版,旨在進一步推進兩岸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臺灣的影響。

  演出分別於28日下午、28日晚上、29日晚上、30日晚上進行。4場演出,1萬多張演出門票在劇組抵達前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被一搶而空;每場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的集體掌聲多達30余次。而演出結束演員謝幕時,觀眾更是長時間的起立鼓掌,表達對舞劇《絲路花雨》的喜愛。這一切足以説明,21年後,臺灣觀眾再次被《絲》劇征服。

  演出結束後,“太美了”“看不夠”“希望演出留下來”這樣的觀眾反應不絕於耳。“我去過敦煌,敦煌壁畫中的‘琵琶伎樂、捧花飛天’等的一幕幕今天在藝術家的表現下復活了,他們更像是從敦煌壁畫上走來的舞者。”“什麼時候他們還能再來呀,《絲路花雨》百看不厭。”“《絲路花雨》千里有知音。兩岸一家親,兩岸文化根脈相連。《絲路花雨》再次展現了民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經典魅力。”更有觀眾用“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來表達自己的讚美。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向大眾表示,《絲路花雨》在世界各地演出多達30幾個國家,這部舞劇為佛教歷史做出很大的貢獻,經過三年的申請,才在佛館演出,此劇不僅是佛教藝術的展現,也有弘法的功能。《絲路花雨》帶有深刻文化藝術的內涵,蘊藏著佛法的智慧,符合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精神。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表演透過人間佛教對藝術的詮釋,展現佛教文藝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真、善、美精神。

  甘肅省臺辦主任王鋒、副主任崔鵬衝、交流宣傳處處長李振印,甘肅省演藝集團總經理張明等領導隨團參加交流演出活動。王鋒主任在演出啟動儀式錶示,《絲路花雨》編排30多年以來,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感謝佛光山及星雲大師促成,讓精彩的文藝演出能與臺灣民眾共用。此次演出不僅為臺灣民眾奉獻了精神的藝術盛宴,也為兩岸和隴臺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建一座藝術的橋梁

  此次演出得到了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的報道,中新社、人民網、新華網、鳳凰衛視、新浪網、國家旅遊網、大公報、文匯報、每日甘肅等眾多主流媒體多次對演出盛況進行了報道。佛光山“人間通訊社”、“人間衛視”和“佛館快訊”等對演出活動進行連續追蹤報道。

  如:“反彈琵琶伎樂天”、“千手觀音”、“胡璇舞”等著名經典場面,在3天的演出中不斷精采重現,磅礡的交響樂配樂烘托起畫面的情感氛圍,隨著故事情節的引人入勝,牽動所有在場觀眾的思緒,最後花瓣如細雨般從空中飄落,演員在繽紛的花雨中唯美謝幕。

  如:謝幕時各主要角色再度展現劇中精彩橋段,現場掌聲如潮水般不斷,最終場擔任獻花的為普門中學擔任現場知賓的學生,他們開心表示,一連3天在大覺堂服務,不僅學會如何引導現場觀眾動線,也觀察到燈光和聲控的作業,特別終於在最後一天為演員獻花,上臺近距離目睹,和在臺下觀看的感受完全不同,讓他們既興奮又感動不已。

  如:“睽違21年!”甘肅省歌舞劇院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再度來臺,于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盛大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舞者演出精湛,復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以舞臺呈現古絲路的繁華,以藝術推進兩岸文化的交流。

分享到:
編輯:李瑞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