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愛心接力 福建朱熹後裔獎學獎教成風

2013年02月14日 09: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東山2月13日電 (朱少文)12日,福建東山縣宅山村振先獎學獎教基金會向去年考上碩士和大學的24名學生頒發獎學金,共計2.4萬元人民幣。當地鄉親説,這是兩岸同胞連續22年愛心接力結出的豐碩果實。

  兩岸同胞22年來的愛心接力,使該基金會成為東山縣成立最早、獎勵人數最多、聲譽最好的獎學獎教基金會。宅山村是朱熹長房十二世裔朱孟章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建立的,後來人丁興旺,後裔逐漸播衍東山各地及閩粵臺三省。

  受朱熹治學思想的影響,宅山村歷來重視教育,創辦于1913年的振先學堂是東山縣最早的農村小學。但過去,由於條件限制,從1950年至1990年,該村僅有12名大學生,這些現狀讓宅山村的朱熹後裔們深感愧疚。

  1991年,東山縣退休幹部朱子周將500元退休安家費捐出來,並號召全體村民捐資助學。同時,他利用自己的關係,連續寫了幾十封信給在臺灣的同學和鄉親,發動臺胞捐款。經過一段時間,兩岸鄉親共募集資金15.3萬元,成立了東山縣宅山振先獎學獎教基金會,並於第二年開始實施獎勵。 

  獎學獎教掀起重教風,受獎勵的學子或其家長事業有成後也紛紛向基金會捐款。22年來,基金會總共募集91萬元,先後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1512人次,發放獎金46萬元。

  宅山村的教育事業也由此面貌一新,宅山小學升格為中心小學。22年來,該村共涌現博士生5名、碩士生5名、大學生301名,總計311名,是1990年之前40年的26倍。朱子周説:“百年大計,教育第一。獎學獎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兩岸同胞齊心協力要一代接一代地抓好。”(完)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