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清算合作“急先鋒”:閩臺經貿受益良多
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但雙方卻是以第三方貨幣(美元)作為貿易結算的貨幣,除造成匯兌成本增加外,還得面臨匯率風險提高的問題,徒增兩岸企業的經營風險。
12月15日,第二屆海峽金融文化節暨海峽兩岸金融峰會在福州舉行。會上,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許振明教授呼籲,要加快兩岸貨幣清算腳步,並提出了具體建議。
企業可省2-3%交易成本
今年8月31日,兩岸貨幣管理機構就簽署了《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以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合作架構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作為臺灣人民幣的清算行,結合日前臺灣銀行上海分行被選定為大陸新台幣的清算行,兩岸貨幣清算銀行的正式出爐,吹響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上路的號角。
業內人士指出,兩岸清算機制意味著兩岸銀行將能直接用人民幣和新台幣進行相關結算,有利於節約匯兌的成本,降低國際匯率市場變動的干擾。
據商務部臺港澳司的最新數據,祖國大陸與臺灣在2011年的總貿易額為1600億美元。這一龐大數字的背後,蘊含著兩岸貨幣未能直接清算帶來的龐大經濟成本。
事實上,兩岸每年資金流遠不止1600億美元,如果加上兩岸投資額和雙向匯款額,據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披露的數據,去年兩岸資金流已達6000多億美元。如果兩岸建立貨幣直接清算機制,兩岸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幣結算,大大減小匯兌風險和損失。這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流,據估算至少能省下數百上千億元新台幣的手續費。
對祖國大陸的臺商來説,他們將得到更實實在在的實惠節省一大筆匯兌手續費、匯兌時間,並且避免多一層匯兌帶來的匯率風險。央行有關人士日前表示,未來兩岸企業若能以新台幣和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可為企業節省2-3%的交易成本。
對臺灣而言,兩岸貨幣直接清算,為臺灣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創造了必要條件,為臺灣金融業創造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當前,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和對外投資目的地。據悉,30多年來,臺灣累計從大陸賺取超過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臺灣近年來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
央行有關人士表示,兩岸使用本幣結算,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兩岸貿易額,深化兩岸經貿關係。專家認為,兩岸貨幣清算“直航”的開通,必將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更多便利,為兩岸帶來更大的互惠雙贏。
福建受益幾何
在兩岸貨幣清算“直航”的進程中,福建一直充當著急先鋒的角色。早在1998年,福州和廈門就在全國率先開辦了新台幣兌人民幣業務,2003年12月,這一業務擴展到福建五個沿海地市,2009年,這一業務擴大至全省,福建成為大陸唯一實現兩岸貨幣現鈔兌換的省份。
作為兩岸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福建在金融領域的積極探索不僅僅為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出臺提供了參考,更重要的是,對閩臺經貿和民間往來來説,受益良多。目前,經國家批准,福建省已設立了6個臺商投資區、6個臺灣農民創業園、35個臺輪停泊點和28個對臺小額貿易口岸。來自福州、廈門兩地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閩臺貿易額達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因此,福建成立兩岸貨幣清算中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建立成兩岸貨幣清算中心的呼聲中,廈門更是被認為先行先試大有可為。今年4月19日,臺北富邦銀行與廈門銀行簽署人民幣清算結算協議書,在廈門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為其提供人民幣跨境清算、結算等服務。這意味著,無需經過第三地,閩臺實現人民幣直接清算。人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廈門累計辦理兩岸人民幣結算149.3億元,同比增長18.6倍,廈門對臺人民幣業務躍居大陸各城市首位,總量超過上海、深圳、廣州、東莞、蘇州等城市。
與此同時,廈門創新辦理首筆兩岸人民幣直接結算、兩岸人民幣擔保等新業務,大規模建立兩岸人民幣結算代理行清算群,積極建設廈臺人民幣業務合作試驗區,凸顯了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輻射作用。目前,已有16家商業銀行總行同意授權廈門地區分行辦理對臺人民幣結算清算代理業務。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第十六屆臺交會上,兩岸貨幣清算機製成為焦點,不少人士呼籲廈門把握建設海峽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契機,在兩岸貨幣清算領域先行先試。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