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州陳靖姑金身首次赴臺巡安:臨水之光耀兩岸

2012年12月17日 10:4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期9天的福州陳靖姑金身赴臺繞境巡安活動,在臺灣大受歡迎,顯現臨水之光耀兩岸的景象。

  在結束為期9天繞境巡安後,回到福州的福州陳靖姑金身15日下午安駕坐落于福州市倉山區的陳靖姑故居,一派熱鬧一如9天前的送行。此次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圓滿結束。

  主辦方表示,此次福州陳靖姑金身在臺中、嘉義、高雄、臺南、桃園、新北、宜蘭等地區繞境巡安,規模、範圍、影響均呈現出來,而兩岸陳靖姑文化研討、榕臺民俗文藝演出交流,則顯示同源文化的親近。

  又稱“臨水夫人”的陳靖姑,是在閩臺間信眾甚廣的婦幼保護神。此次福州陳靖姑故居金身繞境巡安活動,顯示兩大特徵:同源信仰交流的熱情,文化傳承的創新。

  巡安期間,兩岸28個宮廟在臺南安平等地為金身巡安護駕,沿途數萬信眾進香朝拜,來自福州的十二婆姐、舞獅、鼓樂等11支民俗演藝隊伍在陣頭、陣尾不間斷地表演。

  福州“十二婆姐”表演隊領隊方老師介紹説,14位“婆姐”平均年齡超60歲,這些“婆姐”在每天的繞境巡安活動中要走近10個小時的路程,很多“婆姐”的腳上都起了泡,但是看到臺灣同胞那樣熱情,還是咬緊牙關一路堅持下來。

  在9天的時間裏,兩岸臨水文化熱絡交流:金身首站駐駕高雄東照山關帝廟,當地數十家臨水宮廟參與接駕;臺灣聖恩佛祖會為了迎接聖駕,斥鉅資在安平天后宮舉辦隆重的接駕儀式,專門製作“丹鳳朝陽”、“吉慶有餘”、“風調雨順”等200多道龍門祀宴菜品;在臺南麻豆,兩岸的“十二婆姐”先後上臺表演。

  此外,文化傳承的創新激情也在兩岸同現。在臺南安平天后宮,當地祀宴製作大師用檳榔芋頭、西瓜、冬瓜等材質精心雕刻,製作祀宴菜品。這令交流團團員吳燦春感概,臺灣烹飪大師居然能用芋頭雕刻出這麼精美的作品,令人眼界大開,“臺灣同胞對宗教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令人讚嘆”。

  此次赴臺表演的福州“十二婆姐”更是新鮮:動漫形象提升舞蹈表現力,別具特色的表演服裝和頭飾造型,作為道具的福州油紙傘,重新編排的舞蹈語言,以及婆姐們給現場的觀眾送上“平安小挂墜”、“平安糖果”,都是文化繼承與創新的展現。

  陳靖姑信俗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而福州倉山是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出生地,是臨水文化的發祥地,現存有陳靖姑出生地、陳靖姑祈雨處、陳靖姑師父許真君祖廟、臨水陳太后祖廟等四處相關遺跡。

  此次活動的舉辦方表示,陳靖姑信俗文化已成為閩臺文化交流、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和平臺,“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堅守,而且必鬚髮展,現在兩岸信眾都在為臨水文化的發展而努力”。(完)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